【转载】A股出师不利 所谓主题投资都是浮云?
(2011-02-09 15:42:41)
标签:
港股煤炭房地产加息主题投资股票 |
分类: 神光市场研究 |
兔年第一个交易日,港股重挫,国内股市也在经受了加息考验低开高走后最终回软告跌。显然是出师不利。历史上,港股农历年第一个交易月如果下跌,全年行情往往不乐观。从开市后三天的走势看,港股今年行情暂时不容乐观。
今日国内股市走弱的杀跌力量来自于煤炭股和有色金属股及房地产股。房地产股的调整可以理解,加息和更紧缩的货币政策在限购措施影响下势必打击房地产的炒作势头,房地产企业的利润也将受到不小的影响。不过,煤炭和有色及其它资源股的下跌,耐人寻味,因为伦敦铜的价格刚突破每吨一万美元大关,创下历史最高,国内螺纹钢期货也重上5000元/每吨,创下新的历史记录,何以资源类股统统疲软下跌呢?这只能说明A股的投资者不看好这种价格的持续性。
上一次类似的情形出现在2007年底到2008年9月。当时铜价在涨,钢材价格也在涨,但国内的资源类股偏偏持续大幅度下跌。结果到2008年9月,全球资源价格崩溃,资源股业绩在2008年全面告亏。显然,老A有预见性。这一点,在AH股对比上可以看出。2007年下半年,A股价格持续大幅度溢价于H股,结果促使港股上涨。2009年下半年以来,A股金融股对H股大幅度折价,很多人寄望于A股补涨,重现2007年的一幕,但最终,A股没有涨,倒是H股跌跌不休了。比如,去年10月到11月,工行H股价格从5.8元涨到6.9元,而A股价格从4元多只涨到4.8元上下。现在,A股回到4.2元,比起点还高出5%左右,H股也持续下跌回到5.7元,比起点价格还要低。显然,是H股当时炒错了。
何以国内A股比H股更有导向性呢?一种可能性是由于国内投资者更熟悉国内的公司、股票和宏观政策,所以有了前瞻性。但国内投资者又何以能提前判断国际资源价格要下跌呢?可能是因为国内的投资者充满更多的投机气氛,短线炒作盛行,牛市的时候对风险更加爱好,熊市的时候对风险特别厌恶,于是容易走向两个极端。
最近在高铁股和水利概念股的炒作上,这种情绪便表露无遗。
高铁概念股,再怎么说,也只有造车厢的南车北车能受益于高铁建设,而从事铁路建设的公司如铁建、中铁等根本没法获得更高利润,尤其不可能出口中国的工人到美国欧洲等地,所以,炒作高铁概念股,一开始就缺乏足够的逻辑性——国内高铁建设了上万公里,可曾看到哪家公司特别受益了?既然没有,那未来又能受益到何种程度?出口到欧美?工人去不了,就不可能有低廉的人工成本。钢材水泥不能靠出口,就意味着建设成本高企不可能有多少利润。唯一的车厢建设,倒是可以借廉价而出口,但问题是我们能卖多少车厢呢?
水利概念股更是如此。即便中央一号文是关于水利的,但上市公司中迄今没有一家能显著受益于水利建设。2010年,全国水利建设投入2000亿,哪家上市公司业绩好得一塌糊涂了?没有。未来10年,每年投资要达到4000亿,但收入翻番,上市公司的利润会翻番吗?显然未必。水利建设的投入远不能跟房子去比,因为扔下去的全是钞票,回报却是长期看不到的,也只有政府才舍得投入,政府官员才愿意投入,因为其间的寻租空间极其巨大——也许投下去一个亿,就只修了一个破水库的堤坝,却没有人能看出钱花在哪里了。既然这更主要的是形象工程,又怎么可能有很多公司受益呢?市场炒作,只是个由头而已。
今天市场炒作的另外一个主题是农业板块。今春的麦田干旱看来比较严重,但这个时候才兴修水利,已经是临时抱佛脚,只怕效果不大,所以,小麦减产的倾向明显。今天开市不久,郑州强麦主力合约就大涨,收盘涨幅达7%或每吨200元,创下一个历史记录。如果按照这个价格算,7月的小麦上市价将达到每斤1.5元以上,比上一年高40%,可以想见面粉价格上涨将进一步推动CPI上升,这是今年通胀压力加大的又一个信号。不过,即便如此,炒作农业股也有点不伦不类。因为上市公司里几乎就没有纯粹的粮食生产企业,唯一有点样子的北大荒,粮食涨价又赚不到什么便宜。其它农业股的炒作,也不过是跟风而已,难免虎头蛇尾。
所以,2011年的所谓主题投资,也许要打多几个问号。像今天的晋亿实业,下午两点半股价还接近涨停,25分钟后股价就下搓10%。如果说这就是主题投资,那实在是要悠着点了。(转载自扬韬博客)
今日国内股市走弱的杀跌力量来自于煤炭股和有色金属股及房地产股。房地产股的调整可以理解,加息和更紧缩的货币政策在限购措施影响下势必打击房地产的炒作势头,房地产企业的利润也将受到不小的影响。不过,煤炭和有色及其它资源股的下跌,耐人寻味,因为伦敦铜的价格刚突破每吨一万美元大关,创下历史最高,国内螺纹钢期货也重上5000元/每吨,创下新的历史记录,何以资源类股统统疲软下跌呢?这只能说明A股的投资者不看好这种价格的持续性。
上一次类似的情形出现在2007年底到2008年9月。当时铜价在涨,钢材价格也在涨,但国内的资源类股偏偏持续大幅度下跌。结果到2008年9月,全球资源价格崩溃,资源股业绩在2008年全面告亏。显然,老A有预见性。这一点,在AH股对比上可以看出。2007年下半年,A股价格持续大幅度溢价于H股,结果促使港股上涨。2009年下半年以来,A股金融股对H股大幅度折价,很多人寄望于A股补涨,重现2007年的一幕,但最终,A股没有涨,倒是H股跌跌不休了。比如,去年10月到11月,工行H股价格从5.8元涨到6.9元,而A股价格从4元多只涨到4.8元上下。现在,A股回到4.2元,比起点还高出5%左右,H股也持续下跌回到5.7元,比起点价格还要低。显然,是H股当时炒错了。
何以国内A股比H股更有导向性呢?一种可能性是由于国内投资者更熟悉国内的公司、股票和宏观政策,所以有了前瞻性。但国内投资者又何以能提前判断国际资源价格要下跌呢?可能是因为国内的投资者充满更多的投机气氛,短线炒作盛行,牛市的时候对风险更加爱好,熊市的时候对风险特别厌恶,于是容易走向两个极端。
最近在高铁股和水利概念股的炒作上,这种情绪便表露无遗。
高铁概念股,再怎么说,也只有造车厢的南车北车能受益于高铁建设,而从事铁路建设的公司如铁建、中铁等根本没法获得更高利润,尤其不可能出口中国的工人到美国欧洲等地,所以,炒作高铁概念股,一开始就缺乏足够的逻辑性——国内高铁建设了上万公里,可曾看到哪家公司特别受益了?既然没有,那未来又能受益到何种程度?出口到欧美?工人去不了,就不可能有低廉的人工成本。钢材水泥不能靠出口,就意味着建设成本高企不可能有多少利润。唯一的车厢建设,倒是可以借廉价而出口,但问题是我们能卖多少车厢呢?
水利概念股更是如此。即便中央一号文是关于水利的,但上市公司中迄今没有一家能显著受益于水利建设。2010年,全国水利建设投入2000亿,哪家上市公司业绩好得一塌糊涂了?没有。未来10年,每年投资要达到4000亿,但收入翻番,上市公司的利润会翻番吗?显然未必。水利建设的投入远不能跟房子去比,因为扔下去的全是钞票,回报却是长期看不到的,也只有政府才舍得投入,政府官员才愿意投入,因为其间的寻租空间极其巨大——也许投下去一个亿,就只修了一个破水库的堤坝,却没有人能看出钱花在哪里了。既然这更主要的是形象工程,又怎么可能有很多公司受益呢?市场炒作,只是个由头而已。
今天市场炒作的另外一个主题是农业板块。今春的麦田干旱看来比较严重,但这个时候才兴修水利,已经是临时抱佛脚,只怕效果不大,所以,小麦减产的倾向明显。今天开市不久,郑州强麦主力合约就大涨,收盘涨幅达7%或每吨200元,创下一个历史记录。如果按照这个价格算,7月的小麦上市价将达到每斤1.5元以上,比上一年高40%,可以想见面粉价格上涨将进一步推动CPI上升,这是今年通胀压力加大的又一个信号。不过,即便如此,炒作农业股也有点不伦不类。因为上市公司里几乎就没有纯粹的粮食生产企业,唯一有点样子的北大荒,粮食涨价又赚不到什么便宜。其它农业股的炒作,也不过是跟风而已,难免虎头蛇尾。
所以,2011年的所谓主题投资,也许要打多几个问号。像今天的晋亿实业,下午两点半股价还接近涨停,25分钟后股价就下搓10%。如果说这就是主题投资,那实在是要悠着点了。(转载自扬韬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