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涪陵榨菜爆炒背后 市场制度严重畸形

(2010-11-23 16:31:30)
标签:

涪陵榨菜

估值

制度

华神集团

股指期货

股票

分类: 神光市场研究
涪陵榨菜上市,上演了轰轰烈烈的一幕:发行价13.99元已经相当于2009年50倍的PE了,不算便宜吧,但开盘价直接达到25.5元,超出所有机构预测的最高价。这还不算,开盘半小时,换手率已经接近7成,股价奔腾到28元。这更不算啥,随后的股价飙升,直冲28元。深交所的例行停牌制度,就成了最大的讽刺。

48元的涪陵榨菜,市值74.4亿元,仍有人愿意买。而这家企业去年的销售收入才只有4.4亿元,2008年也只有4.2亿元。74.4亿元的市值,相当于买家愿意给这家公司每1元的销售收入出价17元来购买——天地良心,榨菜企业的销售净利润率只有10%,1元的销售收入只能赚1毛钱,出17元来买这个企业,对应着市盈率170倍——这是完全的传统企业,与高科技皮毛不相干,市场何以能疯狂若此呢?

涪陵榨菜的被疯狂炒作,折射出市场制度的畸形:由于严苛的发行审核制度,中国众多的中小民营消费型企业根本没法到沪深股市上市,由此导致了消费类企业的数量不足,进而使得所有消费类股的估值严重背离其实际价值。比如麦当劳的市盈率17倍,而全聚德的市盈率50倍。

在一个有效市场中,如果市场能自由博弈,过高的估值肯定会迅速降低下来。但如果市场被设限,过高的估值根本无法传递给下游,从而导致高估值长期化。这种机制,将资本市场对企业的激励效应化为乌有。比如说,如果市场是自由畅通的,那么,乌江涪陵榨菜被市场给出170倍的市盈率,就会有其它若干家企业以100倍或者50倍的市盈率全力以赴上市,平抑高估值。对乌江榨菜来说,它也可以全力以赴以20倍的市盈率去收购其它企业,从而将自身的估值水平降低下来。这种做法,势必激励民间创业者,从而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但在严苛的管制下,上述路径根本走不通。有能力无实力的小企业无法上市,收购和注入虽然可行但为期过长,于是,涪陵榨菜的高估值就会持续很长时间,犹如当时的全聚德一样。在这种严苛管制下,高估值没有把正确的信号传导给企业家,相反,激励了企业家通过行贿等不正当手段争取上市资格,反而对经济有害。所以,一个好端端的制度,跑到我们这里,就变形了。

由涪陵榨菜推广开,我们可以确信当前股市的消费类股的估值并不便宜。但之所以此类股上市的不多,根本原因不是没有好企业,而是没有好制度。这导致股市中的估值严重畸形。

比如说华神集团,其利卡汀四期临床的效果发布后,市场给予四个涨停板。但实际上呢?从四期临床数据来看,半年死亡率的降低程度并不明显——用它的药,半年后有12%的患者死亡;不用它的药,半年后有17%的患者死亡。如果延长到一年,则用它的药,有25%的患者死亡,不用,有35%的患者死亡。冰冷的数字下,能给它带来销量的增长吗?但市场不理睬这些,直接让股价四涨停。

这一年多来的市场,充斥着浓浓的妖气。一会儿炒区域开发,一会儿炒行业振兴,一会儿炒太阳能,一会儿炒锂电池,一会儿炒医药白酒,一会儿炒物联网,一会儿炒触摸屏,一会儿炒云计算。炒来炒去,股价翻番再翻番,但实业上可曾有一点点什么有效的进展?对于实体经济可有什么触动?很遗憾,看不太清楚。

中证报今日刊登的文章说,中国的碳纤维企业生产成本必须达到每公斤200元,卖价就绝对不能低于200元。但日本人的卖价就只有160元,土耳其的一家腈纶厂用很短时间生产出碳纤维,销售给中国的价格竟然是110元!与电动汽车相关的六氟磷酸锂2006年价格是500元,如今是400元,而日本一家企业在大扩产的同时预计未来的售价只有100多元,国内企业届时的成本将不会低于200元。资本市场的疯狂,给产业带来的,又有什么呢?

看今日市场,股市跌到后半程,股指期货能在5分钟内上涨3%,而此时基本面没有任何变化,只是炒家迫不及待而已。如此市场,非妖而何?

由此想到了妖怪,而不是股票。(转载自扬韬博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