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大盘暴跌前的一些信号或预兆
(2010-11-15 09:15:06)
标签:
成交量开户数基金仓位流动性私募股票 |
分类: 神光市场研究 |
1、成交创天量
10月以来的上涨属于快速的上涨,成交都是创天量的,11.12成交量又爆出5300亿的天量,根据以往历史,井喷走势一般都是2个月时间,如果从9月下旬算,目前也快两个月了,大规模系统性的机会应该已经结束了。
2、每逢大事要下跌,这是中国股市的基本规律
11月12日是广州亚运会开幕的日子,而且还有一个G20要开幕,中国股市如果不跌似乎对不住这些好日子(奥运会,世博会都如此),所以,遇到重经济政治会议时,需提高警惕。
3、中登公司:新增A股开户数创新高
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一周统计数据显示,上周(11月1日-11月5日)新增A股开户数为44.84万户,创下2009年12月以来的11个月新高;持仓账户数也连续第三周回升,突破5400万户,持仓比例升至35.75%,历史经验证明每每该数据创某阶段新高时,也是市场阶段性见项信号,散户依然成为市场暴跌中的"祭品。
4、基金“高仓位魔咒”
基金仓位每次超过88%便会引发股市下跌,是市场阶段见顶风向标 根据反向理论,股票基金平均仓位只要大于85%,都属于大盘风险警戒线,由此判断基金手上已没有多少资金来推动市场了。根据基金研究机构最新的仓位测算报告显示,主动股票基金平均仓位已高达89.76%,相比前期增加1.23%,不但超过了88%的“魔咒线”,而且多数基金仓位逐渐接近契约上限。这种基金仓位“88%魔咒“已应验了二次,分别是09年“7·29”和“11·24”的两次大跌。
5、市场流动性收缩和政策转向预警
迫使部分短期资金主动撤退。如10月以来,央行早已先后进行了多轮收缩流动性的举措:10月11日上调了6家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10月20日启动三年来的首次加息,并取消了首套房利率7折优惠;11月5日发改,委也联合多部门调控棉花等商品价格。11月10日再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达到了2008年12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6、私募基金和国际知名投行已发出卖出指令
热钱和套利资金对于流动性收缩和政策转向一般较为普通投资人敏感,如高盛给客户发一份报告提示卖出中国公司的股票,而瑞信、摩根大通等国际投行也纷纷预测央行有持续加息的紧缩动作。11月10日部分私募召开紧急会议商讨是否要紧急清仓等。
7、“两桶油”上涨即是行情终结
即大盘只有在石化双雄出现拉升态势,其他大盘蓝筹都蛰伏不动时,均会习惯性的造成股市大跌 历史上确实多次发生石化双雄拉升后个股出现较大调整的现象,因此容易造成是主力掩护前期获利资金出货的信号,投资者基于此前经验判断作出大幅抛盘。
8、居民储蓄出现系统性大规模搬家都容易引发市场下跌
历史上几次存款下降列举:第一次07年5月:之后是著名的夜半鸡叫“530”暴跌;第二次07年9月:之后是10月的历史大顶;第三次09年7月:之后是8月狂跌;第四次09年10月:数据公布日11月11日A股指数3175,现在看来指数上那时也是高位;第五次10年3月:数据公布是4月11日,4月16日开始暴跌;第六次10年6月:居民存款微减400亿,次日开始连续回落3天;第七次10年11月:创纪录的单月下降7000亿,11.12暴跌。
9、期现基差一路扩大
IF1011合约成主力合约以来,基差随着沪深300指数的走高一路扩大,从20余点升高到最大120多点,完全超出了以往的正常基差,大幅做空就成了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