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三方面解析:银行资金为什么紧张?
(2010-06-03 15:43:26)
标签:
shibor银行货币乘数债券加息股票 |
分类: 神光市场研究 |
中国股市就像个小丑,上窜下跳一整天,最后还是掉了下来,沪市连2600点也不摸一下,让多头感到无比郁闷。尤其是上午买了股票,盘中看着富贵了一阵子的人,到后市眼睁睁看着利润一点点抹去变成亏损,更对T+1的交易制度痛恨无比。所以,这个股市,其实没啥好说的。
股市不谈,谈谈货币市场。今日shibor的短期资金利率略有回落,中长期资金继续上升,市场资金匮乏的局面没有改观。一个疑问是:银行资金为什么紧张呢?显见的回答是:因为贷款规模过大,超过了75%的贷存比上限,以至于企业不得不抓紧拉存款。
问题又出来了,存款不是一直在增长吗?为什么现在存款看起来少了呢?存款哪里去了呢?
有两大解释。
首先,是货币乘数下降导致的派生存款严重下降。以前,银行吸收1亿元存款,往往会贷款9000万出去,这些贷款又存在本行内,由此导致存款增加约8000万,然后,银行再贷款7000万,由此往复循环。中国的银行货币乘数不到5,即基础资金1亿元,可以派生出各类贷款近5亿元。最近一段时间,货币乘数有所下降,派生存款的能力也下来了。
为什么货币乘数下降了呢?一个原因据说是新增分支银行较多,他们的管理资金能力较低,资金周转速度下降。另一个原因是虽然有项目可贷款,但银行控制风险的需要,尤其是央行窗口指导的缘故,使得他们不敢再加大贷款力度,所以,货币乘数下降了。
可是,派生存款下降了,为什么M1还在上升呢?因为现在采取的是贷款支付的模式,举凡流动资金贷款、固定资产贷款和项目贷款,都不再打到企业帐户,而是直接打到其对应的客户账户上去。这种模式下,银行与企业的沟通存在一定瓶颈,银行是乐于企业的钱放在活期账户里的。由于从发放到统计有一个时间差,所以,就显得企业活期存款增加较多,看起来M1就上升了。所以说,M1的上升,与以前不一样了,并不是企业富余资金增多,而是银行的缘故导致资金流转不畅。
其次,是居民储蓄意愿发生了变化,由此使得居民户存款的增速放缓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10%左右的富人拥有差不多80%的存款总量。随着房地产市场的火爆,绝大多数富人有房贷,贷款的压力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富人有了钱,一般不愿意再存银行,转而投入到股市和房地产市场,这使得各家银行拉存款的难度明显上升。对穷人来说,高昂的物价和房价使得他们处于入不敷出的地步,又怎么可能有过多的钱来存银行呢?两项结合,银行的存款增速就跟不上贷款增速了。
第三,还有一个缘故,就是债券投资的以短养长模式。市场中有比较多的人在采取类似模式,这就使得资金一旦紧张则短期内根本无法消除这种趋势。因为总有一些人或机构必须要拆借到短期资金。他们的博弈模式建立在一个简单的前提上,那就是债券价格必须上涨而不是下跌,一旦下跌,趋势逆转,很多人会倾家荡产。这一点,在2000年之前早已上演过。
由于上述的原因,使得中国货币市场的资金开始趋于紧张,资金成本开始上升。这对于90%以上业务依赖于息差的中国银行业来说,不啻于惊天霹雳。因为居民储蓄的趋势不会改变、货币乘数的稳定不会改变,而各地分支行越来越多,拉存款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就使得银行吸收资金的成本上升变为长期趋势。而这毫无疑问意味着利润的下滑。
按说,资金如此紧张,银行早该提高吸储利率水平。但中国的央行等相关部门却处于系统内利益的考量,坚持不加息,由此使得货币紧张的信号无法传导给市场,从而造就了房地产和股市两大泡沫。这两大泡沫都是靠资金维系的,在资金匮乏的情况下,期望收益率逐渐上升,股市和房市一旦不能上涨,就无法满足投资者的需求,其吸引力将下降,一旦渐行渐下,就无法避免一次崩溃式下跌。这也正是海外资金逐渐做空中国市场的逻辑所在。
这一切,需要一次改变。只不过,在维稳的旗帜下,改变难以发生。很多人将如温水里的青蛙,在渐渐失去意识的时候,也许才会有一点点的醒悟。只不过,等他们醒悟的时候,为时已晚。(转载自扬滔博客)
股市不谈,谈谈货币市场。今日shibor的短期资金利率略有回落,中长期资金继续上升,市场资金匮乏的局面没有改观。一个疑问是:银行资金为什么紧张呢?显见的回答是:因为贷款规模过大,超过了75%的贷存比上限,以至于企业不得不抓紧拉存款。
问题又出来了,存款不是一直在增长吗?为什么现在存款看起来少了呢?存款哪里去了呢?
有两大解释。
首先,是货币乘数下降导致的派生存款严重下降。以前,银行吸收1亿元存款,往往会贷款9000万出去,这些贷款又存在本行内,由此导致存款增加约8000万,然后,银行再贷款7000万,由此往复循环。中国的银行货币乘数不到5,即基础资金1亿元,可以派生出各类贷款近5亿元。最近一段时间,货币乘数有所下降,派生存款的能力也下来了。
为什么货币乘数下降了呢?一个原因据说是新增分支银行较多,他们的管理资金能力较低,资金周转速度下降。另一个原因是虽然有项目可贷款,但银行控制风险的需要,尤其是央行窗口指导的缘故,使得他们不敢再加大贷款力度,所以,货币乘数下降了。
可是,派生存款下降了,为什么M1还在上升呢?因为现在采取的是贷款支付的模式,举凡流动资金贷款、固定资产贷款和项目贷款,都不再打到企业帐户,而是直接打到其对应的客户账户上去。这种模式下,银行与企业的沟通存在一定瓶颈,银行是乐于企业的钱放在活期账户里的。由于从发放到统计有一个时间差,所以,就显得企业活期存款增加较多,看起来M1就上升了。所以说,M1的上升,与以前不一样了,并不是企业富余资金增多,而是银行的缘故导致资金流转不畅。
其次,是居民储蓄意愿发生了变化,由此使得居民户存款的增速放缓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10%左右的富人拥有差不多80%的存款总量。随着房地产市场的火爆,绝大多数富人有房贷,贷款的压力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富人有了钱,一般不愿意再存银行,转而投入到股市和房地产市场,这使得各家银行拉存款的难度明显上升。对穷人来说,高昂的物价和房价使得他们处于入不敷出的地步,又怎么可能有过多的钱来存银行呢?两项结合,银行的存款增速就跟不上贷款增速了。
第三,还有一个缘故,就是债券投资的以短养长模式。市场中有比较多的人在采取类似模式,这就使得资金一旦紧张则短期内根本无法消除这种趋势。因为总有一些人或机构必须要拆借到短期资金。他们的博弈模式建立在一个简单的前提上,那就是债券价格必须上涨而不是下跌,一旦下跌,趋势逆转,很多人会倾家荡产。这一点,在2000年之前早已上演过。
由于上述的原因,使得中国货币市场的资金开始趋于紧张,资金成本开始上升。这对于90%以上业务依赖于息差的中国银行业来说,不啻于惊天霹雳。因为居民储蓄的趋势不会改变、货币乘数的稳定不会改变,而各地分支行越来越多,拉存款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就使得银行吸收资金的成本上升变为长期趋势。而这毫无疑问意味着利润的下滑。
按说,资金如此紧张,银行早该提高吸储利率水平。但中国的央行等相关部门却处于系统内利益的考量,坚持不加息,由此使得货币紧张的信号无法传导给市场,从而造就了房地产和股市两大泡沫。这两大泡沫都是靠资金维系的,在资金匮乏的情况下,期望收益率逐渐上升,股市和房市一旦不能上涨,就无法满足投资者的需求,其吸引力将下降,一旦渐行渐下,就无法避免一次崩溃式下跌。这也正是海外资金逐渐做空中国市场的逻辑所在。
这一切,需要一次改变。只不过,在维稳的旗帜下,改变难以发生。很多人将如温水里的青蛙,在渐渐失去意识的时候,也许才会有一点点的醒悟。只不过,等他们醒悟的时候,为时已晚。(转载自扬滔博客)
后一篇:神光6月3日异动股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