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格律与自由

(2020-04-06 23:05:49)
标签:

格律

自由

规则

李白

杜甫

分类: 闲谈茶话

在古代文人中,有一个重要的创作风格选择,是不羁的古体诗,还是森严的格律诗?守旧者李白坚决捍卫古体诗的自由,崇尚天然去雕饰;先锋派杜甫则拓展了格律诗的疆域,语不惊人死不休。

按理说,李白文无定法的创作,会吸引效仿者蜂拥而至,但事实并非如此。古体诗赋予了诗人创作自由,却也带来了选择压力。浩瀚沙海中任取一粒的自由,会让人因为无法确认最佳选择而烦闷。现代人的精神状态普遍比较抑郁,据说主要原因是让人无所适从的选择自由。李白的诗看似易学,实则不然。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天才是无法模仿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选择会耗费人的意志力。有统计表明,在临近用餐时间,法官很少做出允许罪犯假释的决定,因为对抗饥饿已经耗费了他太多的意志。我们在突然得到大片空闲时间后,也经常会由于选择过于丰富而荒废时光。乔布斯永远穿一件套头衫,康德每天的作息如钟表般准确,也许他们只是希望让选择耗费在更加必要的事情上。

杜甫生前籍籍无名,身后声誉日隆,集注汗牛充栋,门生遍布天下。对于有相当文字对仗功力的文人而言,学习杜诗可以循序渐进,拾阶而上,只要觅得一个“出句”,“对句”就八九不离十了。在一定规则的限制下,戴着镣铐跳舞,反而能减少选择压力,激发创作动力。

很丧的杜甫说,“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现代人所不熟悉的是,“寻”“常”也可以是度量单位,和“七”“十”的数字可以对应,这样的“流水对”、“无情对”随处可见。杜甫的律诗似已浑然天成,无处不工整,却无处有斧凿。

事事遵从礼法的孔夫子,“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规则已经内化于心,无往而不自由。网络小说《将夜》里书院夫子的境界是“无矩”,所言所行无不是规则。

不论是用天才的天赋,还是以锤炼的学识,在更高层次上理解了规则,就能免除选择的焦虑,而得到选择的自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小妇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