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与上帝
(2018-03-25 12:43:59)
标签:
牛顿科学宗教现代 |
分类: 读书笔记 |
以前,我们经常为牛顿后期沉迷于神学感到惋惜和疑惑。若是继续钻研自然科学,这颗举世无双的头脑还将绽放出怎样的异彩。但是事实并不一定如此。
伽利略去世那年的圣诞节,早产的牛顿降生,3斤多的体重浓缩了人类智慧的精华。这也让牛顿坚信自己就是被上帝选中的人,他的存在就是要增添上帝的荣耀。十七世纪的英国,宗教与科学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对立,布鲁诺的悲剧也许源于他本身就是个崇拜太阳的狂热异教徒,伽利略则在他的名作中屡次嘲讽教皇。事实上,那时的科学发现往往都是为了解开上帝部下的迷局,为了颂扬上帝的全知全能。伽利略的望远镜和列文虎克的显微镜中,呈现出的令人惊叹的鬼斧神工景象,都体现了上帝无远弗届的创造和智慧。真正给上帝沉重一击的科学发现,要等到两个世纪后的达尔文。
与同时代的科学家一样,作为虔诚的基督徒,牛顿坚信上帝是个伟大绝顶的数学家。他敬仰上帝的其中一个途径,就是研究自然规律,解开上帝的密码。在躲避瘟疫回到家乡的一年多时间,是牛顿科学发现的奇迹岁月,二十四岁的牛顿发现了二项式定理、创立了微积分、计算了月球引力和潮汐、通过棱镜研究了光学,任何一项发现都足以震惊世界,但是孤傲敏感的牛顿把手稿丢在了一边。回到剑桥的牛顿,凭借其他数学成就升任剑桥卢卡斯数学教授,凭借反射式望远镜和光学的研究成为皇家学会会员。在善于交际的皇家学会成员哈雷的诱劝下,牛顿将已经束之高阁的手稿重新整理,一年多时间就完成了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三卷)。牛顿综合了长年观察天文得出的开普勒三定律和伽利略的运动研究,提出了普遍适用的万有引力及运动原理,以精准的数学解释了宇宙万物,破解了上帝设置的密码。于是,原本杂乱无章的宇宙万物,瞬间归位,秩序井然。
斐然成就奠定超凡定位的同时,也让牛顿深信自己就是被上帝选中的那一位。因此,除了通过解读上帝亲手创作的作品,还要直接研究上帝的叙述,那就是《圣经》。牛顿剑桥求学时期,伦敦那场瘟疫和大火,普遍被认为末日来临的预兆。欧洲人普遍觉得,上帝对人类的所作所为已经逐渐无法忍耐,惩罚将随时降临。牛顿认为上帝的手稿中藏有大量密码信息,可以更加清晰的了解上帝的意图。同时,牛顿花费了大量的时间钻研炼金术,结果当然没有成功,但是留下的手稿的数量,与牛顿研究自然科学的数量旗鼓相当。这个炼金术和财富欲望其实没有太多关系,他应该是一种金属转换特性或者基本物质的研究。这条路上,牛顿同样走得足够远,只是方向没走对而已。切记收起我们的嘲笑,成功道路需要无数个错误铺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