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径含鄱口大天池
2023-11-18 17:46:52
标签: 旅游
庐山游记6
花径是一个高山公园,海拔1035米。大门门楣书"花径",门两旁是"花开山寺,咏留诗人"的对联。时值深秋,这里依然是春天般的气象,里面有书法家胡献雅书写的巨幅石刻"白司马花径"。草地上有座伞状红顶的圆亭,这就是花径亭,在花径亭中的石刻板上刻有"花径"二字,相传是白居易手书,花径称为文人雅士的聚会之所。花径中还有白居易草堂陈列室。它建于1988年,完全按照白居易的《庐山草堂记》"五架三间草堂,石阶挂柱竹编墙"的建筑形式复建,坐北朝南,木结构,草顶。草堂不大,占地仅65平方米,再现了竹篱茅舍风光好的诗境。花径被誉为"匡庐第一境",白居易在此写过《大林寺桃花》,花径便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地方。花径有个湖,是人工湖,因湖面如一把小提琴叫"如琴湖",因湖傍花径公园,故称花径湖,建成于1961年,湖中有湖心岛,呈椭圆形,岛上有九曲桥与湖岸相连,岛四周苍松翠绿,可谓湖光山色,让人流连忘返。
而庐山另一景点含鄱口同样引人注目,逶迤的含鄱岭,处山峰谷之枢,汇雾、霭、泉、湖之趣,盛享"遨游乐境"、"纵览万千"之美誉。传说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的南山,就是含鄱口这里,现在这里有含鄱口路,也有渊明路。我们到达含鄱口时是下午一点多种,阳光灿烂,导游说是难得的好天气,举目远眺,云雾缭绕,鄱阳湖就在眼底,恰似含在庐山口中,所以这里名为含鄱口。至于含鄱口的险要,则要数清代诗人曹树龙写得最真切:“高空谁劈紫金芙,远水长天手可揄。拟似巨鲸张巨口,西江不吸吸鄱湖。”含鄱岭上,有石牌坊、含鄱亭、望鄱台,点缀得更为秀丽,我们坐在石牌坊前面侧旁的石条凳上歇息留影,因为毛主席也曾在这条石条凳上歇息。登含鄱台眺望五老峰,以蓝天为背景,五老峰呈现人民领袖毛泽东的头像剪影,犹如伟人朝天安卧,由此五老峰今又称伟人峰。此为近年发现的新景观。
大天池位于庐山西北的天池山顶,相连的两个池呈长方形,池水碧悠,池原为天池寺内放生池。有人以为大天池是庐山不起眼的景点,其实,大天池文化积淀深厚。天池寺为庐山山顶最古老的寺院,东晋僧人慧持创立,旧名峰顶寺,宋朝更名天池院,明太祖赐名"天池护国寺",明成祖敕"天池万寿寺",明光宗又敕"天池妙吉禅寺",遂为匡庐首刹,后寺废。池西有一半月形的拜月台,名文殊台,台为石木结构,两层。下层为石室五楹,有门窗,可充住室。上层顶面即称为台。登台眺望,山峦突起,群峰相连,极富野趣。是观察佛光的最佳处。明代王阳明就曾于一个月暗星稀的夜晚,卧此台上,看到了这样的奇异景象,并以诗记之:"老夫高卧文殊台,拄杖夜撞青天开。撒落星辰满平野,山僧尽道佛灯来。"这里还有始建于宋代的五层六面阁式石塔,高20余米,现塔是1927年由唐生智募资易地重建。还有"斗姆亭",又称"老母亭",也始建于明代。石混凝土结构,圆形攒尖顶。横额有"相望祖庭"篆刻。立柱上有隶书对联"琳宇剩劾灰法蒙庄严留佛座,瓣香临危涧新亭结构护仙盒。"还有龙首崖,龙首崖对面是庐山猴谷,正好我和老伴一个属龙一个属猴,兴趣盎然在这里分别留影。龙首崖之雄、凌虚阁之云、文殊台之佛光,称之为大天池"三绝"。
在文殊台远眺
庐山猴谷
龙首崖
天池寺
远眺五老峰伟人剪影
毛主席坐过的石凳
花径含鄱口大天池
庐山游记6
花径是一个高山公园,海拔1035米。大门门楣书"花径",门两旁是"花开山寺,咏留诗人"的对联。时值深秋,这里依然是春天般的气象,里面有书法家胡献雅书写的巨幅石刻"白司马花径"。草地上有座伞状红顶的圆亭,这就是花径亭,在花径亭中的石刻板上刻有"花径"二字,相传是白居易手书,花径称为文人雅士的聚会之所。花径中还有白居易草堂陈列室。它建于1988年,完全按照白居易的《庐山草堂记》"五架三间草堂,石阶挂柱竹编墙"的建筑形式复建,坐北朝南,木结构,草顶。草堂不大,占地仅65平方米,再现了竹篱茅舍风光好的诗境。花径被誉为"匡庐第一境",白居易在此写过《大林寺桃花》,花径便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地方。花径有个湖,是人工湖,因湖面如一把小提琴叫"如琴湖",因湖傍花径公园,故称花径湖,建成于1961年,湖中有湖心岛,呈椭圆形,岛上有九曲桥与湖岸相连,岛四周苍松翠绿,可谓湖光山色,让人流连忘返。
而庐山另一景点含鄱口同样引人注目,逶迤的含鄱岭,处山峰谷之枢,汇雾、霭、泉、湖之趣,盛享"遨游乐境"、"纵览万千"之美誉。传说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的南山,就是含鄱口这里,现在这里有含鄱口路,也有渊明路。我们到达含鄱口时是下午一点多种,阳光灿烂,导游说是难得的好天气,举目远眺,云雾缭绕,鄱阳湖就在眼底,恰似含在庐山口中,所以这里名为含鄱口。至于含鄱口的险要,则要数清代诗人曹树龙写得最真切:“高空谁劈紫金芙,远水长天手可揄。拟似巨鲸张巨口,西江不吸吸鄱湖。”含鄱岭上,有石牌坊、含鄱亭、望鄱台,点缀得更为秀丽,我们坐在石牌坊前面侧旁的石条凳上歇息留影,因为毛主席也曾在这条石条凳上歇息。登含鄱台眺望五老峰,以蓝天为背景,五老峰呈现人民领袖毛泽东的头像剪影,犹如伟人朝天安卧,由此五老峰今又称伟人峰。此为近年发现的新景观。
大天池位于庐山西北的天池山顶,相连的两个池呈长方形,池水碧悠,池原为天池寺内放生池。有人以为大天池是庐山不起眼的景点,其实,大天池文化积淀深厚。天池寺为庐山山顶最古老的寺院,东晋僧人慧持创立,旧名峰顶寺,宋朝更名天池院,明太祖赐名"天池护国寺",明成祖敕"天池万寿寺",明光宗又敕"天池妙吉禅寺",遂为匡庐首刹,后寺废。池西有一半月形的拜月台,名文殊台,台为石木结构,两层。下层为石室五楹,有门窗,可充住室。上层顶面即称为台。登台眺望,山峦突起,群峰相连,极富野趣。是观察佛光的最佳处。明代王阳明就曾于一个月暗星稀的夜晚,卧此台上,看到了这样的奇异景象,并以诗记之:"老夫高卧文殊台,拄杖夜撞青天开。撒落星辰满平野,山僧尽道佛灯来。"这里还有始建于宋代的五层六面阁式石塔,高20余米,现塔是1927年由唐生智募资易地重建。还有"斗姆亭",又称"老母亭",也始建于明代。石混凝土结构,圆形攒尖顶。横额有"相望祖庭"篆刻。立柱上有隶书对联"琳宇剩劾灰法蒙庄严留佛座,瓣香临危涧新亭结构护仙盒。"还有龙首崖,龙首崖对面是庐山猴谷,正好我和老伴一个属龙一个属猴,兴趣盎然在这里分别留影。龙首崖之雄、凌虚阁之云、文殊台之佛光,称之为大天池"三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