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谣言粉碎】给西瓜打针?瓜农没那么闲!

(2014-08-11 18:30:26)
标签:

美食

谣言粉碎

西瓜实验

打针西瓜

健康生活

分类: 沃爱--健康分享

http://mmbiz.qpic.cn/mmbiz/giacVIbVfBsbwDdmBlKl7ueZrAnQoqPzybLXtX5jKUCviaJADcicAO8xY0lQeToC4icWlLVdHv61uJAIyNxELKBcnw/0

近期有关《藏在西瓜里不可告人的秘密》相关文章在网站和微信圈疯传,随便百度一下也竟是各大相关报道,很难找到相关质疑和辟谣的文章,后来还是在科普网站果壳网找到了答案,其实有关传言说西瓜是靠打针催熟的,完全不是事实,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被质疑的图片吧。

http://3.im.guokr.com/gkimage/li/7m/4e/li7m4e.jpg

不过从图片上看,有不少值得怀疑的地方
1.如果黄色的条带是注射留下的痕迹,那这些条带为什么没有被染成红色。另外,白色的瓜子为什么也没被染成红色?
2.西瓜是球形的,要注射到中心才有更好的扩散效果。但是像图2那样的注射就显得难度颇高了。
3.如果是在注射之后长成这个样子的,那如何防止针眼处不被感染。如果无菌操作,那代价也太大了吧。

西瓜本来就是一种自然熟的水果,也耐储存,和很多水果相比,根本用不着储存保鲜技术。在实际生产中,也没有瓜农会闲得无聊去给每个西瓜打针——无论往西瓜里面打激素、糖水还是色素,都不会促使西瓜变红变甜,相反的,这样的举措还会使针眼附近的瓜肉腐烂变质,大大缩短西瓜贮藏时间,可谓得不偿失。市售的所谓“西瓜增甜剂”,其实大部分其实是叶面肥,正确的用法是喷洒在叶面进行追肥,绝对不是针剂。至于有些外观正常的西瓜切开后有异味,果肉化水血红,生产上叫做“水脱瓜”,是由于天气恶劣或一种叫CG-MMV病毒引起的生理或病理问题,并不是瓜农打针技术不好。打针西瓜有白籽?实际上这些白籽只是未发育的种子的种皮,出现这样的瓜子只与西瓜的品种有关——相信“吃西瓜不吐西瓜籽星人”一定希望所有的西瓜都有这样的特性。不过虽然西瓜没法儿打针,但它们其实还是可以注水的:一些不靠谱的瓜农会在西瓜采收前往地里浇水——这样做就可以简单地让西瓜增重,当然,代价是西瓜口感会变差。

那么,西瓜里出现的这种黄色的,比较硬的组织是什么呢?作为有着几年甚至几十年瓜龄的人,恐怕都碰到过这种情况。
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条带的排列是有规则的。因为,它们是西瓜种子附着生长的重要组织——胎座。实际上,我们在吃甜瓜和冬瓜时,扔掉的那些挂着种子的“白瓤”,这些瓤就是胎座了。作为同属葫芦科的成员,西瓜也有类似的胎座,只不过,西瓜的胎座膨大了,占据了整个果实内部空间。也正是如此,我们有好吃的西瓜瓤。
作为供给种子营养的组织,胎座中是有维管束的(就像树皮中的那样)。只是,在西瓜成熟过程中,这些维管束就逐渐降解。所以,我们在吃西瓜的时候不会发现,它们曾经出现过。但是由于肥料、品种等因素的影响,有些西瓜的维管束纤维没有被降解,甚至发生了木质化,从而形成了黄色的条带。这样的西瓜也被称为“黄带果”。 目前,黄带果的成因已经研究得比较清楚。主要有以下几条:
1.果实缺钙 钙的缺乏是西瓜成熟后期纤维物质不能消退而形成黄带的主要原因。  
2.氮肥施用过多 若氮肥施用过多,植株长势过旺,会阻碍养分向果实输送,瓜瓤内的维管束和纤维不能随着果实正常成熟而消退,就可能形成黄带。  
3.果实生长后期遭遇低温  当果实发育前期植株长势过旺,果实发育后期遇到连续低温天气或光照不良时,植株的正常生长受到影响,果实营养的吸收受阻,也易出现黄带果。  
4.砧木选用不当 果实得不到必须的营养物质而产生黄带果,试验发现部分南瓜砧木易出现这种情况。  
5.西瓜品种差异 西瓜黄带果的产生与选用的西瓜品种也有一定关系,一般瓜瓤组织较致密,果肉较硬的品种,成熟时白色或黄色纤维不易消退。   另外,塑料西瓜的出现,也有类似的原因http://www.guokr.com/article/50705/

【参考】:1、果树学博士生 黏液君/文《 保鲜、催熟、上色?水果处理没那么可怕! 

2、植物学博士 史军 /答问《“打针西瓜”是什么情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