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除了哥哥的死亡,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近乎席卷全球的“非典”流行了。“非典”让我最直观地了解到传染病与死亡的联系,也让全球人民被迫面对致命性传染病带来的恐慌。后来相机爆发的禽流感、H1N1、埃博拉、寨卡等传染性疾病更是一次次让民众回忆起了被恐怖病毒威胁的恐惧,因此病毒类灾难片成为了电影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病毒恐怖的电影有很多,优秀的不少,其中最让我感到震撼的就是2013年韩国上映的《流感》了。
《流感》的故事看起来似乎和所有病毒类灾难片一样。香港偷渡客把可怕的猪流感带入韩国盆塘,一夜之间盆塘就出现了大量的可怕病例,疫情严重到根本无法控制。总理选择了隔离盆塘所有居民来保全整个韩国,最后甚至不惜试图射杀所有想要离开的盆塘人民。美帝成功扮演了让人厌恶的反派角色。这里面还加入了男女主角的各自抗争,与女主女儿的感染、注射未经试验的抗体血清、被放弃以及好起来后的艰难求生。经过主角的拼力抗争,最后抗体被研制成功,可怕的流感终于被战胜。
基本上所有的病毒灾难片都在探讨人性的善与恶,力图准确地表现出面领绝境时人类的艰难挣扎,《流感》自然也不例外。不过,《流感》的尺度出人意料的大,将不确定的人性与政治的冷酷残忍对立起来,格局要大于其他简单地个人斗争和正反派角力。政治从来都是冷酷残忍的,他可以为了所谓的大多数人的利益去牺牲少部分的利益甚至生命。《流感》里总理就是这样一个极为信奉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人,为了韩国的民众可以很冷酷的牺牲掉盆塘所有人的生命,可以毫不犹豫地命令军队射杀无辜的民众。美国代表也信奉丛林法则,为了防止疫情扩大可以封闭盆塘,逼迫韩国政府牺牲整个城市的居民。
男主角在寻找被带走的小女孩时,闯入被当做焚尸场的体育馆。确认感染的人被装进裹尸布里,被当做货物一样被运装到体育场里面焚烧,即使里面还有人还活着。环视焚尸场的长镜头、堆成山的尸体、悲壮的音乐和男主角难以置信的表情好像给了观众一拳,心里的愤怒似乎能引起身体的疼痛。人在这个时候褪去了所有社会性,退化为了可以任意丢弃的物品,一块块裹尸布把人包裹得如同一颗颗恐怖的糖,被巨大的抓手丢到堆满了尸体的场地上。仰视的镜头让丢弃尸体的场景更加震撼,让作为旁观者的我不寒而栗,产生了极度愤怒的窒息感。
如此反人类的场景打破了观众的底线,将政治的残酷与政客的冰冷表现到了极致,狠狠地给肮脏的政治拉了仇恨。很难想象,韩国的光腚总菊居然允许这样大尺度的电影上映。也许是因为车仁表饰演的总统从头到尾都坚持要拯救所有人,一直极具正义感地与无情感的总理和严重利己主义者美帝代表作斗争,并最终取得胜利拯救了全国人民,给印象分跌倒谷底的韩国政府拉高了一点评价吧。
尽管电影存在很多逻辑上的漏洞,主角光环一如既往地闪耀,女主角严重违反规定的操作等细节都给观众提供了很多吐槽的素材,可电影在个人与多数的尖锐对立以及政治在利益权衡时表现的残酷方面刻画的极为深刻形象,很能打动每一个看电影的观众。
这些年看了很多电影,从最初的全神贯注一口气看完到后来的随意点开一个片段边看边做事,电影逐渐成为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流感》是难得的我无法一口气看完的电影,从盆塘被隔离开始,我的心中一直梗着一口气。明明知道这些民众已经被舍弃了,可看到总理简单粗暴的对待他们时,还是很难受。尤其是体育场集中焚烧尸体的场景更是逼得我不得不按下暂停键,需要缓一口气才能去观看如此反人类的举动。
虽然很多人认为《流感》评分虚高,我还是认为这是一部不错的电影。没有简单的对错,没有明显的黑白。在面临多数人利益时,少数人是否就应该被舍弃?面临全国危机,政府应该如何应对?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思考一下,尽管我们或许一辈子都不会遇到这样的难题。所以,看《流感》可以把我们从从平淡的现实中拉出来,思考一些深刻问题,算是比较有意义的电影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