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家形象没那么容易拉低,请多一点宽容

(2015-10-21 21:29:43)
标签:

热点事件

社会现状

个人感想

时事评论

分类: 说点实话

最近一直忙着年终考核的事情,大堆琐碎的文件需要立刻整理,恨不能再生出两只手让我一口气搞定所有事情。下午忙得不可开交之时,突然腾讯弹出了一个坑爹的新闻《成都三名游客因口角纠纷 在柬埔寨被赶下飞机(图)》(报道网址:http://cd.qq.com/a/20151021/030136.htm )。“成都游客”字样瞬间抓住了我的注意力,正好忙得烦了干脆偷偷打开网页仔细看了起来。事情本身其实真的非常小,据新闻爆料:施某(女)登机入座后将座椅靠背放至最低准备休息,后排乘客高某无法舒适入座,在用手提醒对方时不小心碰到施某的头发,双方发生口角,各自的亲友加入到纠纷中,导致双方辱骂和推搡。其他乘客劝不住、领队劝不住、空乘人员劝不住,一度引起秩序混乱,法籍机长通过机舱的监控,决定通过边防人员将三名过激游客施某、高某、袁某(高妻)带出机舱。机长认为这几名游客影响到了航班安全,对他人造成了影响,拒绝其三人登机,否则航班不予起飞。

国家形象没那么容易拉低,请多一点宽容

中国游客因为种种小事而在境外产生纠纷抓扯,甚至闹得被驱逐的新闻数见不鲜。若不是“成都字样吸引了我,我甚至都懒得打开网页,因为类似新闻多得都成了日常。在外省人印象中,四川人的风评似乎并不太好。打开电视收看新闻法治类节目,一般的案件好多都发生在四川境内或者嫌疑人是川籍的。看了好几年的《今日说法》,其中超过一半的都是川人犯案,总让我有种四川盛产犯罪人员的错觉。作为一个地道的四川人,我的老乡们确实很容易冲动。但也多是嘴功好于动手,吵架的人多打架的人少,有种虚张声势的自我鼓励感。常会在路上遇到吵架的人,有时两个人有时是一群人围在一起吵的不可开交。吵架的人气势汹汹,似乎随时可以撩起袖子冲上去干一架,可实际动手的却不多。周围看热闹的一大堆,劝架的也不少。可往往是你越劝,他们吵得越凶,好似有人围观会助长他们的吵架激情。

大一时,来自东北的L童鞋就说她由此坐公交看到两个大妈在公交车上吵架,两个人一个在车头一个在车尾,吵得那叫一个天昏地暗。两人都在叫嚣“你过来,看我不打死你”,可谁也没有真的往对方处走。两个大妈光是在那儿大声嚷嚷,半点实际动作都没有,充满四川特色的吵架让L很是开心地笑了一路。L后来说,若这事儿发生在东北绝对不会这么好玩儿。俩人一言不和,直接上板儿砖才是常态。正因为这事儿,L留下了一个四川人习惯动口多过动手的印象。而为什么上述新闻里的成都游客在境外反而从动口直接上升到了动手呢?也许,原因反而就出在了“境外”上。在国内吵架其实会有一种难言的羞耻感,因为到处都有认识你的存在,他们也许会把你吵架的丑态发到朋友圈让你成为大家的笑柄。而在国外,认识你的人除了旅行团的那波人基本上没有。这样不管你是抠脚丫、挖鼻屎还是随地吐痰都不会影响你平时的伟岸形象,那种随心所欲地触犯道德规则的爽快感受很能让人莫名兴奋起来。又加上我都花大价钱出国旅游了,我就该是大爷,哪怕你和我一个旅行团你也该让着我,谁让我花钱了呢!也正是这种隐秘的兴奋感让事件中的人员理智离家出走,才会因为座椅靠背这一点点小事发生争吵进而直接动手打架。说到这里,我也来吐槽一句:经济舱的座位之间真的太挤了,我也很讨厌降低座椅靠背的人。

这件事其实真的很小,没必要上升到地域形象、国家形象的高度。我们的舆论常会以小见大以偏概全,一点小事都能上升到历史的高度来一篇长篇大论,说得多么忧国忧民,其实谁不是为了混口饭吃呢?此事件中的人一时头脑发热,话赶话说到动手是很正常的事情。真的没必要因为柬埔寨机长把他们赶下去而辱骂他们丢了中国人的脸。哪个国家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兴许我遇到这样的事,照样会一撩袖子直接动手呢。本来人家被赶下飞机就很郁闷了,还要遭受舆论、道德的责骂,也挺可怜的。社会氛围没那么轻松,那么我们就尽量宽容一些,多多包容别人的小缺点。这,就是我的观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