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性本恶?少年杀人事件有感

(2013-10-22 21:31:39)
标签:

热点事件

社会现实

个人感受

杂谈

分类: 说点实话

昨天一则“四川17岁少年校内割喉杀人 称想扮杀手追求刺激”的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网络,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17岁的李小刚(化名)20岁的流羽轩,他们一个在四川念中学,另一个在北京读大学。偶然间通过网络相识后,李小刚便以职业杀手的身份和流羽轩一起,在北京吉利大学的校园内完成了一单生意”——杀死了一名无辜的成年人并抢劫了对方的钱财。李小刚杀人后,甚至称充满刺激和快感

这样残忍冷酷的少年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于暴力甚至杀人事件出现的讨论。为什么本该纯真善良的孩子会做出这种冷酷血腥的事情,且并不觉得有何错误反而认为自己这样很酷?近年来少年伤人、杀人事件屡见不鲜,几乎每个地方每个学校都有这种恶性事件出现。从最初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杀人事件到后来我自己大二亲身经历过的大学杀人事件再到屡屡见诸报端的少年杀人事件,少年暴力消息频繁出现,让我恍惚以为生活不再只是学习、活动,还参杂了随时可能丧命的危险。试想一下,也许某天身边沉默的同学就会突然爆发,对自己举起致命的长刀,光是想想就能让人不寒而栗。

为什么少年总是冲动的就会做出血腥暴力举措?我不想从社会的大层面出发来弹少年暴力心理问题,毕竟我不过是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一点都比不上砖家叫兽的研究。我想说的是从自身成长经历来看这些出现在未成年人或者说是青少年身上的暴力事件。曾经的我虽算不上标准意义的好学生,却也是成绩过得去的小孩。不过我不爱和老师家长口中的好孩子一起玩,反而一直热衷和所谓的不良少年厮混,觉得认识这种“有背景”的人很拉风。有人引荐“混社会的大哥”的话会开心很久,认为自己的层次有了提高。整天动作粗鲁,出口成脏,骂骂咧咧的自以为很拽。如果打了一场架,会觉得有了一场多么牛逼的经历,足以让自己在同龄人中炫耀一段时间了。那个时候正是《古惑仔》系列风靡大陆之时,每每被电影里面的情节记得热血沸腾,恨不得自己也提上一把明晃晃的钢刀在人群中冲杀一番好显示出自己的热血青春。对是非的界限很模糊,总想做一些“惊天动地”的事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没有多少法律常识,不知道犯错和犯罪之间的差距有多大。与同学一言不合就有动手的冲动,甚至也有拿刀划伤同学的经历。如果那时我不是还害怕回家挨骂而有所收敛,估计也会肆无忌惮的成为一名不良少女,从此在错错误的路上一去不回了。

我想那些轻易伤人、杀人的少年或多或少都有很我一样模模糊糊的时期,认为别人眼中的“不良人士”“黑社会”是电影中帮会一般的“酷”,讲义气、够朋友。从各种渠道追求那种意气风发快意恩仇的感觉,又没有经过成人的正确引导。一旦遭遇导火索,处于叛逆期的少年很容易出现过激行为,暴力伤人是最常见的后果,严重的甚至出现杀人事件。在年少没有正确判断力又极易被煽动的时候,隐射现实或恶意夸大暴力的影视作品、小说创作会给青少年极为不好的影响。打开电视到处是热血青年,哪怕是所谓的抗战作品也往往过于渲染个人英雄主义、出现很多血腥暴力场景。翻开小说,江湖义气总是最受少年欢迎的。父母不会管孩子是不是崇拜暴力,是不是没有足够的明辨是非、知法懂法的能力。在学校,所谓的思想品德教育相信经历过的人都知道是干嘛的,有等于无,对少年三观树立起不到什么积极作用。少年热血沸腾,却没有得到正确引导就很容易出现暴力事件。

我想自己无疑是幸运的。过去虽然想要去“混”,却因为有所顾忌和胆小而不能放开,只能遮遮掩掩的跟着别人一起“混”,颇觉很没有面子。时隔多年再回头去看,才知道当年的我是多么幸运。没有行差踏错,没有一失足成千古恨。那些无意中杀人的少年,可能就是典型的反面例子了。他们也许也只是少了一个回头的契机,从而不得不面对人生中自己制造的惊涛骇浪。至于以后是改过自新还是破罐子破摔,就要看自己的造化了。

也因此长久以来,我一直在想:到底人之初,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为什么有的人可以纯真如初,有的人从一开始就带着罪恶的阴影呢?或许还要再过一些年,我经过一些事才能有个模糊的答案了吧。

性本恶?少年杀人事件有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