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一场独自旅行

标签:
独自旅行读后感个人理想旅行的意义文化 |
分类: 观书有感 |
二十多年里面,我没有进行过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一个人独自旅行。不是和家人一起出去看风景,就是和朋友同学一起到处走走看看。所以,我很佩服那些一个行囊就能走遍万水千山的独立女性。这周看了小爱的《小爱MM逛欧洲》,突然很有种想要尝试一次独自旅行的冲动。
以前看过一些旅行游记一类的书,小鹏的《背包十年》、连恩美的《我睡了81个人的沙发》,Air夫妇的各地旅行游记、Lonely
不喜欢攻略类的游记,因为很多人看那种书只是为了得知将去的某地有什么样的路线、哪里的风景值得一看、哪家店的食物可以尝一下,甚至知道如何套票进入景区。大多数人看这种书都是为了获得关于旅行用的路线、值得一去的景点和该吃些什么东西这类的信息。就好像我们考试之前看的各种参考书、习题集,是单纯的为了考试而去阅读的。我不喜欢跟着别人的脚步,和一大群人一起走同一条路线。什么都听从攻略的指点,不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很有种被人牵着鼻子走的错觉。旅行的意义是什么?我觉得就是应该在一个地方随心所欲的行走、停留,尝试不同的路线,品尝不同的食物,体会当地的风俗,认识一些即将分离却相处愉快的人。如果只是简单的背着别人推荐打包的各种行李,然后带着硕大的相机一个人按着别人的轨迹行走,吃别人推荐的食物,感觉像是在复制一次考题,没有自己的想法。
我也不太喜欢那种倾向于叙述自己想法、思考的游记。看风景的人不同,于同一处风景所思所想就会不同。哪怕是同一个人,心境不一样,看同样的风景都会有不同的想法。所以,如果游记中过多的阐述思考,会让我觉得有些反感作者的卖弄思想。不过,没有思考的单纯攻略也很让我不满意。旅行的细节和体会心得之间的尺度如何把握,就要看作者的功力和写作本书的目的了。
看过的每一本游记类书籍都很喜欢,也能让我对其中描述的某个地方产生一定要去一次的感受。不过,我最喜欢的是才看完的小爱写的书。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攻略,只是简单的讲诉了大体上的一些准备、路线和花费,更多的是写出了旅途中认识的不同的人,还有发生的种种或有趣或惊险或尴尬的事情。单纯简单的语言更像是一个朋友坐在你的对面,就着一杯香浓的咖啡和你谈起她自己的旅途见闻。美术出身的小爱不会长篇大论的谈起这个画家、那个艺术家(不得不承认,这些知识是很多普通读者不懂的深奥专业知识),而是写出自己与这些作品或者地方有关的经历,生动有趣的描述总会让我忍俊不禁。小爱不会带着有色眼镜看待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也不炫耀自己因为东方面孔而遇到的所谓“艳遇”。她不介意直白的说出自己在旅行期间对待陌生人的热情而产生的怀疑,也不怕写出自己下错站、走错路、误了行程的糗事。遇到骗子,小爱勇敢的直接拒绝;遇到志不和道不同的同伴,小爱会在不告而别之后觉得歉疚,却也决定以后不和这种人结伴旅行——既委屈了自己,也耽误了别人的旅途。因为不认识路,会觉得独自旅行有些害怕。又因为陌生人的帮助而有勇气继续这场旅行。我喜欢这种自然而然的女生,也喜欢她写的旅行游记。
从小没有单独出远门,哪怕大学也是选择了在居住地附近的川大。这次来深圳实习还是我第一次独自出行,不过也是因为有好些同学会一起住,一起实习。这次看了小爱的经历,突然想要有一场完全的一个人出发一个人行走的旅行,想要通过这种排空自己的方式来更多的体会到生命的珍贵和这个世界的美好。旅行的意义是什么呢?只是简单的去别人说好的地方,然后拍上有自己“到此一游”的照片,再买些所谓的纪念品回去就可以了吗?不应该是这样的。旅游是一种排空和重新充实的过程,在疲惫的现实中逃离一段时间。去一个陌生的地方,随意的走走看看,拍喜欢的风景或者动物,观察别的人是如何生活,了解关于历史关于过去的故事。把自己置身于一个不属于自己的地方,会有全新的体验和感受。运气好的话,可以认识志同道合的人,成为朋友或者永不再见。这样的不期而遇是生命中难得一见的美好。哪怕只是邂逅一只让你心动的猫,也可以像小爱和米娜一样,拥有一段共同的美好回忆。
看完这本书,我决定进行一场属于我一个人的旅行。自己查找路线、预定旅社,然后带上简单的行李出发。找一个周末,一个人前往厦门。在市区里闲逛,看看厦门大学这个据说是全中国最美丽的大学。然后去鼓浪屿,在这个我心心念念的地方懒散的过一天,看看能邂逅几只小动物。嗯,就这么决定了。下月初,一个人出发。我也要开始独自旅行,并认真体会旅途的感受。
要么旅行,要么阅读。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我喜欢这句话,也希望可以这样做。旅行的意义,我也一直在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