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都为了应付检查所有人都疲于奔命,填写以前没有写完的报告、输入数据、打印文件……昨天是我第一次在CDC实习遇到加班的情况,回去的时候已经九点半以后了。今天早上继续兵荒马乱的忙碌,才赶在检查之前基本做好了全部的工作。买好了水果泡一壶茶,等着领导前来。检查的过程都是大同小异的,我更宁愿躲去别的办公室等着领导走以后帮助消灭那些让我垂涎的水果。下午就没什么事情了,大家坐在办公室里开始了放松的闲聊。
已经工作了的人和我们这种来实习的人第一眼就可以分辨出来。我也说不出具体的区别在哪里,可就是一看就知道谁已经进入社会了谁还在学校里想象着将来。办公室谈话的内容都和我们学生完全不一样。学校里面的卧谈会多是各种八卦和对将来的规划,还保留着校园的某种幼稚。而在办公室里,大家都在聊着各自的生活、老公、孩子,还有最近的各种娱乐。这种柴米油盐的氛围和学校的完全不同,让我在觉得新鲜的同时又有点恐惧将来可以预见的无聊内容。工作了的人的消费观念也和我这种穷学生完全不同,很有种翻身做主人的扬眉吐气之感。当然也可能和深圳这里的收入和消费比较高有很大程度上的联系。几乎单位上的已婚人士都是自己开车来的,像我们这种做班车上下班的都是实习生和刚参加工作没有成家立业的人。似乎婚姻是一个分水岭,让人进入社会以后开始分出了层次。结婚以前可以任性,一直幼稚下去都没关系。一旦组建了家庭人就会迅速成长,开始认真的脚踏实地的思考将来的生活,规划两个人的未来和即将到来的孩子以及以后几十年的教养、成长问题。这是一种明显而不自知的变化,在现在的办公室里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其中微妙的不同。对于我这个常爱胡思乱想的人,很有冲击。
中学时代有一段时间对人生感到近乎恐惧的淡漠,因为觉得每个人的人生都已经进入了预定的轨道——出生、成长、求学、工作、恋爱、结婚、生儿育女、疾病以及死亡。这是一条殊途同归的大道,再伟大的人都无法逃脱的命定之路。那么一生的所有努力所有挣扎都是为了什么呢?死亡之后又是什么?未知的明天还是永远的终结?那个时候的我只是一个人想着这些让我头痛的问题,不想去和任何人讨论,觉得那样会很傻。后来慢慢的学着放下这些没有答案没有结论的问题,只凭着心里的想法去做想做的事情,反而过的要自在很多。至于我当年的思考是否涉及哲学,这是我这种平凡的小人物不想去关心的了。与其头疼那些伟人们思索的命题,不如静下心来看一本书、写一些文字、看天上的云朵来的让我开心。
还有一个小时下班,没有需要做的工作,各自守着电脑上网、淘宝、看电影。将来也许会进入这样的单位(虽然很难,因为这样的机构都是限定人员的,没有离开的就不需要招人),那么我也会这样打发时间,然后聊那些在现在的我看来很无聊的话题吗?人生不就是按着这样的轨迹在前行吗?即使有过岔路,最终还是会回归统一终点的。那不就又绕回了以前可以回避的问题了吗?
去图书室借了一本《妞妞》来看,想要知道一个哲人为人父亲之后的思想变化,也是想要认真的看一本书。深圳的天气一直阳光灿烂,哪怕大雨袭来也会在几分钟之后再次出现阳光。比成都那种阴沉或者连绵阴雨的暧昧天气明快得多。今天是星期三,还有两天又到周末了。晚上不需要加班,我可以看书、背单词,等着电脑修好之后快递给我。一切没有变化,貌似已经到深圳很久了。其实不过刚刚一个星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