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答案和创新
(2012-05-04 22:54:52)
标签:
矛盾现实和理想校园 |
分类: 遭遇和感悟 |
下午两点的时候我们专业考试了卫生监督学,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开卷考试。这次很新颖的是我们可以携带电子工具,方便我们查阅自己搜集下载来的资料。而作为懒虫一个,我还是把需要的PPT、行政法什么的打印下来带到考场。等考完试刷微博的时候才发现,原来不止我一个人傻眼:童鞋们都在抱怨这次的考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还没有看到过这种什么“学习本课程前后你对卫生监督的认识有何改变”之类的开放式问题。不得不承认,长久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习惯了所有的题目都有一个所谓的标准答案,而不适应这种因人而异的开放式问题。抱怨归抱怨,还是得硬着头皮答题,只要说通过学习增长了认识加深了理解是绝对可以得分的。
中学的时候,我是不乐意听课的人,喜欢没有老师讲课的自习时间。那个时候,我会一份一份的做着高考试卷。然后拿着答案开始逐一核对,笃信提供的答案是正确的。对着做错了的题目开始苦思冥想,希望可以借此提高成绩。实在想不通的,就和同学讨论。这样还是无法确定,才去请教老师。我不是一个喜欢和老师打交道的人。不止因为我总是遇不上诲人不倦的好老师,也因为我不喜欢大部分老师那种权威、高高在上的骄矜。这就和好多高考牛人提倡的多多问老师有很大出入,估计这也就是我没有考上当年理想大学的原因了。(虽然,我觉得现在的学校也很不错)
前段时间有个小孩子写作文说不会像孔融一样的让梨受到了老师的批评,而这样的批评引起了网友的热议。大家都认为这个老师苛求了,不该这样武断的批评孩子的自我想法,从而扼杀了孩子的新颖、发散思维。对此我倒觉得没有必要太多责备,我不认为这个老师的做法有太多错误。作为一个小学老师,在大家都照本宣科的教授孔融让梨、彩衣娱亲等传统美好故事的时候,你偏要说人家古人做的不一定都对,估计校长知道了都要找你谈话。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很好的,可惜这样的改革人才毕竟是极少数的。大环境也不允许孩子们个个创新,百花齐放。
学生最大的目标就是成绩良好,考取理想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那么老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让学生成绩好,回答的东西尽量接近“标准答案”。平时学生可以自己想着一些和课本不一样的东西,甚至写下来,考试的时候就不能这么任性而为了。不然,很大可能是搞砸,毕竟慧眼识珠的阅卷老师可是相当少的。如果一个乐意创新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大多在升学考试的时候这样“创新”,学生和老师估计死的都很难看。成绩出来后秋后算账的时候,不管是学生、家长还是校方都会认为这个老师误人子弟了。我曾经遇到过这样勇于创新、很为学生的人生发展着想的老师。是初三时候学校专门从外校挖过来的人才。可惜他的教学方法在短期内不会奏效,甚至会拉低学生的成绩。领导不得不撤了他班主任的头衔,只让教化学。当时的我们真的觉得很遗憾——早就受够了一板一眼的照本宣科,好不容易来了个因材施教不以成绩为评判标准的班主任,居然不到半个学期就被撤了。我们班的同学还很不平了很长一段时间,认为学校太现实,不能真的为学生着想。而现在回想起来,学校还真的没错。仅用不到一年的时间来实践这个老师的教学、代班方法,很难让我们考上重点高中。如果真的这样,估计我们就要怨恨这个好老师了。所以,他应该从初一开始代班,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带着学生们一起创新。那样的效果才会好,还不耽误考高中。
创新是正确的。如果一味创新而忽略了现实的考核,就有点得不偿失了。毕竟在现行的教育系统里面,我们还不能超然的忽视各种考试。考试要求稳,不需要太多改进。在扎实基础的情况下,创造新的思维才是必须的。而勇于创新的老师,需要教给学生的不只是创新的思维,更有正确的处理创新和考试之间的关系,不要让学生真的成为了一张面对复杂社会的一张白纸才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