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早期黑胎龙泉盏托
标签:
黑胎龙泉哥窑 |
分类: 古代陶瓷 |
这是茶盏盏托。花口,内底有一个未上釉的圆底。这个未上釉的圆底主要作用是:茶盏放在它上面后,端茶给对方时防滑。
黑胎龙泉在南宋逐步发展成龙泉官窑,质量越来也好。考古专家已经论证了这一点。龙泉窑进入元代以后,质量并没有下降,这从元代窖藏出土的龙泉产品也能看出。所以,这种质量较差的黑胎龙泉应该是早期试烧期的黑胎龙泉。然而,早期黑胎开片龙泉却是历史文献中提到的“哥窑”(参见参考文献一)。根据历史文献,章生一是发明哥窑之人。南宋(1127年―1279年)历时152年,章生一活不了那么长。章生一可能活在南宋早中期,因为纪年墓出土的质量最好的南宋青瓷始于南宋嘉泰三年和南宋开禧元年,这是南宋第四位皇帝宋宁宗赵扩的两个年号,也就是说“生二所陶青器纯粹如美玉,为世所贵”的年代不会晚于宋宁宗时期。换句话说,章生二主要活动年代不会晚于宋宁宗时期。参见《青色流年-全国出土浙江纪年瓷图集》P267-276的多件龙泉产品。
这类类型的茶盏与盏托配套,有纪年墓的茶盏冥器供参考。参见参考文献二。
古代瓷器来源一共有三:(1)古代窖藏,保护状态最好;(2)古代墓葬,不是残破就是土沁;(3)窑址,不是残破就是窑粘。
土沁很自然
破损处可见黑胎。开片呈百圾碎。
破损处可见黑胎。开片呈百圾碎。
圈足内放垫饼垫烧,足端无釉,是北宋中期至南宋中期龙泉窑的烧制方法(参见参考文献3)。这件盏托足端无釉,但是足端有流釉(箭头所指处),流釉处无粘连,是圈足内放垫饼垫烧的痕迹。
这种折腰花口盘(花口不规则)的黑胎瓷器还出现在南宋早期的华光礁1号沉船里。参见参考文献四。
这件盏托的釉色、开片与故宫一件南宋黑胎龙泉极相似。参见《天下龙泉》卷二P33。
参考文献一:关于龙泉哥窑最早的文献记载
现今发现的真正论及哥窑最早的文献当推明代陆深《春风堂随笔》:"哥窑,浅白断纹,号百圾碎。宋时有章生一、生二兄弟,皆处州人,主龙泉之琉田窑,生二所陶青器纯粹如美玉,为世所贵,即官窑之类,生一所陶者色淡,故名哥窑。"
陆深,字子渊,上海人,弘治十八年进士,卒于嘉靖二十三年(1545年)。
文中明确了哥窑烧造于龙泉的琉田,琉田今名大窑,为龙泉窑的中心产区。
参考文献二:茶盏盏托的冥器
墓葬采用冥器的原因是真器价格远高于冥器。
参考文献三:龙泉窑垫烧分期特点:
1、五代到北宋早期,龙泉窑采用托珠垫烧,器底留有托珠痕。
2、北宋中期至南宋中期,采用圈足内放垫饼垫烧,足端无釉,碗、盘底较厚
3、南宋晚期至元中期,以垫饼托住整个器足垫烧,足端无釉,朱砂底较多。
4、元中期以后,采用的垫具是盂形的,器物外底的中心处有一圈刮釉,中心有釉,似涩圈。
5、明代,又恢复圈足内放垫饼垫烧,外底无釉。
参考文献四:南宋早期华光礁1号沉船里的黑胎龙泉花口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