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2009-10-18 22:58:26)
标签:

杂谈

分类: 心境杂谈
    这次国庆节带女儿去广西中越边境的德天瀑布,不像其他假期有时间看长篇小说,只是把《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看完了,个人还是很赞同笔者的很多观点的,毕竟实践出真知,书中很多东西还是写出了“妈妈们”真切的体会,分享了切实有用的一些经验,虽然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但自己看完书还是总结了以下几点认同:

1,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孩子身上的每个特质都来源于父母的遗传和非遗传因素;也就是说孩子身上的优点也好,缺点也罢,不是父母先天基因的遗传,就是父母后天创造的家庭和教育环境的影响。所以当你发现孩子身上有些“坏毛病”,不要怪孩子先,而要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所以,我经常会觉得,孩子就像是一面镜子,让你可以看到另一个你自己,乃至你遗忘的或者没有发现的你自己;

2,课外阅读是个宝;不光是书上这么建议,我和狗狗的读书经历也充分证实了这点,我们两个成长历程中都有一段“如饥似渴”读各种书籍的时间,虽然看了啥早已忘了,但是看书相较于看电视,前者是主动的汲取,后者是被动的接受,当然前者对孩子的脑力开发更有益。其实,不要管孩子看过还是否记得具体内容,看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刺激大脑皮层的过程。也由此越发觉得选择爱菊小学的正确性,从一年级开学就鼓励每个孩子每天看20分钟书,不限制书的类型,就是鼓励每天课外阅读的习惯,怪不得爱菊的语文教学全区第一呢,道理就在每一点一滴的习惯培养上,而不是功利的作文辅导。

3,不要给孩子下定义,尤其给予负面的不良的心理暗示;其实,孩子经常会通过父母对自己的评价来不断修正自己对自己的认同;你如果老说她“迷糊”,她就觉得自己迷糊,变得理所应当了。反之,如果你的暗示是积极正面的,比如你暗示她喜欢运动,她可能会更认定自己的运动细胞。所以,不要给孩子“你怕啥,你不爱啥”等负面的暗示,而是要给她对无限可能的很多憧憬和很多鼓励。

4,教育是一门艺术,不是光靠勤劳就真的可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教育也要靠家长的智慧,重“质量”而不是“数量”;就如有人说“不管”才是最好的“管”,“无为而治”这种管理艺术和教育也有很多相通之处,比如管理上的“授权““推动而非控制”“激励而非强制”等和给予孩子充分的“
信任,自由,理解”其实是相通的。

    今天是妈妈们第二次聚会,延续上次的主题,我又在考虑如何培养女儿对竞技性体育活动的兴趣了。正所谓“大爱无痕”,很多对女儿的培养在于战略的远观和安排的细节上,比如,我会花很多精力在为她选择学校,选择兴趣课,选择各科的辅导老师,把大方向把握对了先。学校,老师,教学辅导内容,时间和方法选对了比计较每一个知识点的掌握要重要得多,才能真正的事半功倍,让她既可以适应中国教育体制中必须经历的各类择校考验,又有时间充分享受童年的快乐时光,同样是超前学习,但相信她不会像其他孩子那样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