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涧桥掩映在山水之间
北涧桥及碇步桥
碇步桥一般建造在水流平缓的地方,使用花岗岩或青石铺造。相对于修建廊桥,碇步桥的成本要低多了。
我们入住在溪边的小白楼里。
近看北涧桥。由于古树遮挡,这一面很难看到桥的全貌。
桥头古樟树有1200多岁,比廊桥古老多了。
北涧桥为叠梁式木拱桥,始建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其建筑风格体现了当时民间造桥的高超技艺,被誉为“世界最美廊桥”。两边的桥头屋也是桥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是村民主要的商贸场所。

溪中锦鲤成群
北涧桥头广场

北涧桥内部结构
桥正中虽设有神龛,但无香火。
溪东桥,始建于明隆庆四年(1570年),为叠梁式木拱桥。它与相隔几百米的北涧桥并称为姊妹桥,共同组成泰顺廊桥文化园的主要景点。
村民利用桥头开阔地晾晒干菜。廊桥虽然开发成了景区,但没有过度商业化,村中百姓正常生活劳作,我们进去时也没有收费。
晨雾中的碇步桥
晨雾中的北涧桥
晨雾中的北涧桥
雾中景致
雾中景致
薛宅桥位于三魁镇薛宅村,始建于明正德七年(1512年),多次水毁多次重建,现桥建于清咸丰六年(1856年),为编梁式木拱桥。
龙凤桥位于罗阳镇,是一座八十年代由当地一名陶姓企业家出资重修的廊桥。此桥座落在幽静的深山中,只有我们俩人在游玩儿。

相比古廊桥,重建的龙凤桥气派多了。
东溪乡的蔡宅大桥,一看就是新建的。

雪溪乡的胡氏大院

大院呈对称型。很规整,有特色。
胡氏大院曾改做为小学校

大院周边还保存有不少古民居

古民居

按当地人的推荐,品尝了泰顺特色美食地瓜粉和水饺。地瓜粉用肉汤煮,吃时要放醋和辣椒。水饺与北京不同,就着汤吃,口味儿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