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过的真快,搬到通州三年多了。说是三年,但真正住在通州的时间并不多。今年赶上了疫情,哪也去不了,宅家的日子就多了。
在通州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之前,我的认知中通州就是一个郊县。早些年送孩子去学校也曾多次路过,感觉很一般。当年怎么也想不到我会落户在此地。
在部队干到退休,我是符合进京安置条件的。具体安置在北京的什么地方,一切听从组织安排。据说当初征求意见时,有些人不愿意来通州,选择了其它区县或等待。现在这些人中有挺后悔的,没想到才几年时间,通州的变化会如此之大。
通州做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在战略定位上担起了承接与疏解的双重责任。建设目标定为“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高站位、高起点让通州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常住通州,我对自己居住的小区有了更多了解。总体感觉做为养老居所挺合适的。三年多来,老妈只来我家看过两次,她嫌住的太远,房间又不大。近来为方便照顾,把老妈接到我这里住一段时间。没想到才住了几天,又推她在小区及周边转转,她对我居所的态度反转,感觉生活非常方便。
首先交通很方便,出门不远就是地铁站。我现在已习惯只要地铁能到达的地方就不开车去。其次买菜方便,小区外侧楼的底商开有三家小超市,基本的生活用品、蔬菜、水果、主副食等保障供应。我冰箱里基本不存青菜,当天菜当天买。底商除了小超市,还开有药店、理发店,花店,满足一般生活需求没什么问题。如有其它需要还可以去大超市,从小区侧门出去走几十米就进了物美超市的后门。小区周边有幼儿园和小学,离的都很近。
其实不管住在哪里,出行和生活方便最为重要。随着年龄增长,更多是关注今后养老的问题。我们这一批人大多都是一个孩子,指望儿女养老不现实。只期待有个宜居的老窝儿,开心过好每一天。
小区绿化不错。建有小广场、球场等设施。
小区是通州垃圾分类的模范小区。物业将每处垃圾投放点承包给保洁人员,经常看到保洁员擦拭垃圾桶,用水冲洗地面,清理的很干净。注意,垃圾棚的上方设有监控。
小区定时将监控中选出的正确与不正确的分类方式通过大屏幕播出。垃圾分类靠大家。

通州的标志性绿色公共自行车,我的楼下就有使用点。提倡绿色出行,让北京的天更蓝、水更清。

小区设有自动售水站,投币或扫码支付就能得到纯净水。

露天临时停车场的角落设有自动洗车设备,同样是投币、扫码支付后自已动手洗车。墙外原来是个工厂,现在开发成文体产业园,建有游泳场、健身房、餐饮娱乐等设施。

小区安装了不少这样的快递柜,方便大家收取包裹。

大件还可放在专设的无接触投放点。

地下车库管理的还不错,买房时每家可购一个车位。小区地面除了临时停车场,楼前楼后都不能停车。保障安全、减少噪音、整洁有序。

宜居小区还体现在行动不便的人出行不觉得困难。

数字电影放映车经常来到小区,播放的都是正能量、主旋律的电影。

刚收房时周边环境脏乱差,没两年时间就大变样了。我关注了通州公众号,了解到不少副中心的建设规划,很多都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相信随着更多利民惠民政策的落实,我们能享受到更好的生活品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