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当有人从灾难或意外中侥幸逃生,大家常会对他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其实我们都知道这句话的寓意大多是安慰性的。可对于我老爸来说,这句话的含义着实令他信服。
我从小就听爸爸讲他的几次死里逃生的故事,奶奶也常提起这些往事。刚开始还觉得惊奇,听多了,也就不以为然了。随着岁月流逝,奶奶走了,留给我无尽的思念。爸爸也老了,身体每况愈下。特别是七年多前的脑梗塞,让他从一个坐不住、闲不下来的人变成了需要被人照顾的病人。虽久病缠身,但老爸的心态非常好。面对疾病,乐观向上,配合治疗。他曾对我说过,现在的日子每过一天都是赚的,没什么可抱怨、可遗憾的。时不时的也会重提他的几次生死经历,用现在的幸福生活来验证“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老爸不满一岁的那个夏天,老家发大水。一家人慌乱着往山上跑。我奶奶和老奶奶互相认为是对方抱着老爸,到了山上才发现人没抱出来。几个人冒险趟水赶回老屋,老爸睡觉的大床已漂在水上。幸亏他睡着了没醒,没有自已爬下床。那次大水淹没了屋顶,老爸大伯的儿子,也就是他的堂兄被水冲走了。
爷爷随红军长征走后,国民党对苏区根据地实行了大规模清剿,无数红军家属遭到屠杀。老爸也在“斩草除根”的名单内,那时他只不过是个6岁多的孩子。在危急时刻,是邻居家的阿婆将老爸藏在柜子里躲过了一劫。随后的很长时间,奶奶带着老爸躲进了深山。吃野菜、住草棚,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那段时间,有不少人帮助过他们母子,救过他们的命。这段经历让老爸一生念念不忘,每次提起都热泪盈眶。离开工作岗位后,他把全部精力放在了家乡扶贫建设上,想以此报答家乡人民的恩情。
老爸8岁那年,有一天全家在山坡上的田地里劳作。忽然,一阵狂风刮过,据老人说是龙卷风。也许因为老爸太瘦小,大风居然将他刮上了天。老爸下意识地双手紧抓着头上戴的大斗笠,顺着风向在空中飘荡。一家人疯了似地在下面追赶着,老爸说现在还能回忆起奶奶的哭喊声。这阵风将老爸刮过了山谷,落到了几百米外的另一面山坡上。因为山上有树,落下时只受了一点皮外伤。这也是老爸最离奇的一次生死经历,每次讲起我们都会笑出了声儿。
老爸在县立中学读的初中,也就是现在连城一中的前身。住校期间突然发起了高烧,同时发病的还有另外四个学生。学校有位校医,认为几个学生得的是脑膜炎。他对奶奶说盘尼西林可对症治疗,但价格昂贵,需要高价在黑市上用银元购买,一块银元一针。老爸是奶奶的命根子,奶奶表示不论花多少钱,倾家荡产也要打针治疗。在一家人的努力下,老爸活下来了,而另外四名学生都因救治不及时而离世。那一年老爸十五岁。
50年代中后期,老爸在哈军工读书。一次做爆破试验时,由于几位同学标注受力点的动作慢了些,接近爆破时间还未撒回到安全地带。老爸负责爆破,就在指挥员通知他按下按钮时,他及时发现少了人,赶忙跑到爆破点查看情况,并通知几位同学快速撤离。老爸说了,如果三位同学在他的按扭下结束了生命,那将是他一生的悲剧。每次提起这次经历,老爸都会叮嘱我们做事情要认真、细心,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他有几位同学就是在试验室爆炸事故中丧的生。
以上就是老爸经常讲起的五次大难不死的故事。他很满足于现在的生活,并坚持将眼下的幸福生活和这几次死里逃生的经历联系起来。其实不难看出,之所以能躲过一劫,有巧合,也有必然。命运的改变往往就在一瞬间。
近来老爸住在医院,更有时间和我叨叨往事,并给我下达了任务,将他这几次经历纪录下来。我说我都能背下来了,记它干什么?他说要留给小米奇长大后看。我听了心里一阵儿发酸......

我的老家在福建龙岩连城县新泉镇。古镇依山傍水,历史悠久。生活在这里的基本上都是客家人,保留了很多传统文化和民俗。两条河流在这里汇集注入汀江。丰富的水资源让新泉受益,同时也带来灾难。至少我就听到有两位亲戚先后死于洪水。

老爸就曾站在这里给我们讲述他被大风卷走的经历,他被刮到了正前方的山上。奶奶的骨灰于88年冬天葬于此地。

祖上留下的老屋。“九厅十八井”是闽西客家民居很有代表性的建筑风格。

厅堂基本保持着百年前的原貌。家族内一有大事儿,人们还是愿意聚集在这里。开席前要祭天地祖宗,要放鞭炮,很传统。老屋年久失修,到处漏雨。老爸曾老泪纵横地说:一定不要让祖屋倒在我们这一代手中。经多方努力,由家族集资及政府投入,春节前老屋已整修一新。我还没来的及回去看看,但从传来的照片上看,修缮的很好。

连城一中,福建省重点中学。从这里走出过无数优秀学子。爷爷和爸爸都曾在这所学校就读。

在哈军工就读时的老爸

1988年冬,阔别多年的老爸回到了家乡。身后的张氏宗祠已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秋天,全家一起回到了老家。一踏上家乡的土地,老爸就激动万分。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这一生中,难免要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险境。闯过去了,就要心怀感恩之心。善待生命,享受生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