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同学建了一个微信圈,非常热闹。大家聊往事、晒老照片,天天都有新话题。同桌当年是班长,在圈子里还算活跃。我可老实多了,很少露面。主要是时间大多用来照顾老人,有点儿空闲还是喜欢到博客上看看。有一天进群报个到,有同学忽然问我:“你当年写的那份遗书还保留着吗?”。这下不仅勾起了大家的好奇心,也将我带回到了三十二年前,带回到那个充满欢乐、充满激情的岁月......
1983年夏天,我读初中时最要好的同学利用大学暑假来京找我玩。加上几位已在京的同学,大家结伴满京城的四处疯跑。当时不知怎么想起了去潭柘寺转转,大概是谁也没去过,图个新鲜吧。那时的交通可比不上现在便利,去潭柘寺可是个挺艰难的旅程。头一天晚上,大家集中住在了一位同学家长安排的招待所里。
天刚蒙蒙亮,一行人就背着吃喝赶头班公交车到了东直门,坐长途汽车去往门头沟,然后又转车沿着崎岖的山路到达景区,前后用了四、五个小时。到底是年轻,折腾了一路也不知道个累。山区比城里凉快多了,在寺内、山上玩的十分开心,一路欢声笑语。我还在一棵大松树下埋了一枚硬币,信誓旦旦地表示过多少年后再来取。
也许是前一天刚下过雨,山路边的树下、草丛中长出不少蘑菇,特别是一些色彩艳丽的蘑菇是我从未见过的。当时正在流行《采蘑菇的小姑娘》,大家兴奋无比,边唱边争相采摘。其实我们都知道野生蘑菇很多是有毒的,采来不是为了吃,就是图个乐儿。
一袋蘑菇在我手中提着,时不时的就观察一下。我发现有些蘑菇采后不久就碎了,还有怪味儿。边走边扔,最后只剩下了二十几个。那时山上没有什么服务设施,吃喝都要自己带。山路边偶尔有老百姓卖东西,无非就是些山果子、老玉米之类。一位老大娘的小筐吸引了我,那里面装了不少新鲜蘑菇,花花绿绿的很好看。书上曾经介绍过,越是漂亮的蘑菇毒性越大。我十分不解,难道这些漂亮的蘑菇能吃?得到的回答是肯定的。我拿出我们采的让大娘看,她捡出了几个扔了,说是有毒的,而其余的她说是能吃的。我半信半疑,袋中的蘑菇一直不舍得扔。同学们都说看着玩儿还行,吃是万万不行的。
玩了一天,傍晚才和两位同学一起回到了总医院的宿舍。那时我和老班长住在一个屋,她不仅是我们新兵连女兵班的班长,也是我在电话班当战士时的班长,随后我们又在一个办公室共事了十年,情同姐妹。班长见我们拿回一堆蘑菇,又听我说起大娘的话,动了心思。她不知从哪得知,大蒜能验证蘑菇有没有毒。将蒜和蘑菇一起煮,如果蒜变绿了,就是有毒,不变色就没事儿。
马上行动做实验。电炉子上架上小锅,将蘑菇洗净切片,放入几瓣大蒜一起煮。几个人目不转晴地盯着小锅里的蒜瓣,汤都滚开了半天也没见变色,而随着热气飘出的是一阵阵蘑菇的清香。那年月还真没吃过什么新鲜的蘑菇,那香味儿很是诱人。我壮着胆子用小勺舀了一点儿舔了舔,真鲜呀!班长也忍不住尝了一口,感觉和我一样。看着这锅汤,我们实在压不住肚子里的馋虫了,决定吃了它。
忘记是谁的主意了,吃之前拿出笔和纸,写下了几句话。大概意思是我们几点钟吃了从哪采回的蘑菇,吃了多少。可能是想如果发生意外,抢救时好有个依据。写完之后,汤中加了点盐,一人一小碗,几口就将鲜美的蘑菇汤喝完了。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会儿问嘴麻不麻,一会儿看脸变没变色,多少还是有点紧张。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点感觉都没有。我们放心了,说说笑笑地谈论着白天游玩的趣闻和蘑菇汤的美味。
第二天,我向战友们炫耀喝汤的壮举,并展示了那张纸条。所有人都大吃一惊,惊呼我们几个人胆子太大了。
这次吃蘑菇真有些冒险。都说无知者无畏,野生蘑菇不能随便吃我们是知道的,之所以敢下决心吃下去,主要依据是相信了老大娘的那番话。
只可惜,那张证明我们冒险吃过野蘑菇的“遗书”没有保存下来。

如果吃蘑菇出了事儿,这将是我最后的午餐。(拍摄于出游时的野餐)

时隔三十年再游潭柘寺,这里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样的山、一样的树,但再也找不到那条小路了。那枚硬币也许还静静地躺在某棵大树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