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组布艺的灵感来自于婚礼。与我年纪差不多的战友、朋友们的孩子大多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每次参加婚礼,都会被那些幸福的场景感动。孩子们长大了,我们也老了,生命就这样一代代的延续着 。
回想我和先生结婚时,没贴一个喜字,没放一声鞭炮。唯一的宴请北京亲戚们的婚宴,还是我一人应付的。新郎在宴席开始前两小时被电话叫走了,两天后他失去了父亲。公公与病魔顽强抗争,终于看到了儿子成家立业才撒手离去。我也兑现了我的诺言,毅然调离了北京。我要和同桌一起照顾好婆婆和这个家。二十多年过去了,对于婚姻的真谛理解越来越深,那就是幸福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责任基础上的。
我们自己虽然没有一个热闹的婚礼,但参加过无数。值得一提的是同桌,他以自己特有的幽默和口才,义务为很多年轻人主持过婚礼。每次看着他站在台上,我都会感到欣慰。如果说婚姻是场赌博,我们已然是赢家。
婚礼总是喜气洋洋的。不管现在的年轻人多么前卫时尚,婚礼也充满了中国传统元素。大红成为主题色,红红火火,吉祥喜庆。我从网上淘到一些织锦锻的布头,尝试着做一些婚庆寓意的小包。织锦缎不同于一般的棉麻布,一是制作过程中脱丝厉害,再有就是用熨斗后容易变形。我试了几次,想了一些办法,终于成功了。
在海边度夏的这两个月,几乎所有的空闲时间都被我用来制作手工了。父母常在一旁看着我做。每做好一个,他们都要品头论足一番,当然大多是赞美之词。他们还会将我刚做好的小包要走,送给在小区结识的新朋友。
学做布艺三年多了,之所以还没有厌烦,就是因为总有些新样子想尝试,有些新构思在激励着我。希望我的这组布艺作品能带给准新娘们一些启示:自己动手,制作个性化的嫁妆,喜上加喜。

这个不用介绍,都懂的。将来哪位姑娘叫我“妈”,我就会递给她一个。

这两个口金包令我爱不释手。

觊觎这款包包好久了。终于下定决心,用了几天时间完成了木手挽口金提包。效果非常好。很喜欢这款多彩孔雀花织锦缎,华丽而不扎眼。下次参加婚礼,我一定提它去。

包包的内部。手工缝制的缺点就是怕不结实。我在关键部位都是缝两道线。

M型口金提包。这也是我第一次尝试的新样子。

贝壳包。新娘可用于放置随身的化妆品。

突发奇想,想制作个性化相框。上网一查,有很多方法。动手做了一款,虽然很漂亮,但有不如意的地方,下一个就会改进了。

第一次尝试制作口金首饰盒,太好玩了。为此我曾一周只做这种样子,放不下了。

能做圆形首饰盒就能做方形的,但效果不如前者好。

喜庆的口金小包。

这些口金小包是初学布艺者的首选,也是经典样式。我一直没有放弃。

小靴子口金包

剩余的布头还是用来拼接成卡包

叫它“美女新娘”吧。

弹片口金包

隔热垫,可用于新房装饰。

三层钱包。做好后放在床头桌上欣赏了好几天。

第一次用长绒布做包,感觉除了裁剪时会弄的一屋子毛毛外,与其它面料无大异。这款包应该能配新娘的婚纱,我还特意为它购买了珍珠提链。

窗外的蓝天、大海,耳畔的阵阵波涛声,手中喜庆的布艺作品......这个夏天,沉浸在自我的世界中不能自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