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实我们对要去的可可托海国家地质公园了解不多,只是想都走到这儿了,应该细细的玩玩。前一天看到的可可苏里和三号矿坑,让我们对这里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再经过当地人的指点,心里有了一些底。这个地质公园大有要向喀纳斯看齐的势头。一路上看到许多地方在搞基础建设,其中有一处就象是修景区大门和停车场。将来,没准儿开车是进不来了。
可可托海景区包括不少内容,除了前一天游过的两处,还有地震断裂带、地质博物馆、额尔齐斯大峡谷等景点。游览可可托海,不能不提起1931年8月11日发生在这里的8级大地震。那场大地震几乎影响到全球,有强烈震感区域直径达2500公里,形成了长达176公里的地表地震断裂带。我们一路上看到的许多湖泊,都是由于地震而形成的。同时这场大地震也催化孕育出额尔齐斯大峡谷雄奇、瑰丽的地形地貌。由于我对额尔齐斯河——这条我国唯一一条自东向西流入北冰洋的外流河十分感兴趣,所以,这一天的游览重点放在了额尔齐斯大峡谷。

想进大峡谷,就要从地质博物馆穿过,免费参观。里面的展品和图片让我们对这块宝地充满了崇敬。在可可托海,人们采到过16公斤重的海蓝宝石、17公斤重的黄玉、60公斤重的钽铌单晶矿、500公斤重的水晶块、12吨重的石榴石、30吨重的绿柱石晶体等。当地人告诉我们,注意身边的石头,运气好没准儿真捡到宝石呢。宝石我们是没捡到,倒是捡到一块云母,一层层的,一碰就碎。

额尔齐斯大峡谷。门票90元,景区车费38元。通往中心景区的山路比较窄,也只能依靠坐十几个人的小车了。

神钟山,这座被誉为新疆奇景之一的山峰也叫阿米尔萨拉峰。它形如座钟平地拔起,海拔1608米,相对高度365米,为一整块花岗岩。它的形成,是由于受寒冻风化作用,沿平行坡面的山石不断地拆离崩解垮塌,使山石表面即圆润平滑,又十分陡峭,从而形成钟状地貌。

如此坚硬的花岗岩石上也有生命,这些石缝上生长着白桦树、青松和西伯利亚云杉。

神钟山下就是额尔齐斯大峡谷。发源于阿尔泰山的额尔齐斯河穿峡谷向下游流去。

这条小路一直延伸到峡谷深处,约7公里,可步行,也可做景区班车。我是走进去,坐车出来的。
峡谷两侧山峰耸立,以杉树、松树、桦树和杨树为主的森林依附着河水,环抱着群山。那满眼的金色和清澈碧绿的额尔齐斯河水交相辉映,展现出一幅幅大自然的唯美画卷。这里的景色和喀纳斯有相似之处。







卡拉卓勒瀑布。

在峡谷中,你可以随时走近河边,清澈见底的河水冰冷刺骨。我们在河边玩儿水、晒太阳,耳边只有哗哗的水声和叽叽喳喳的鸟鸣。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这河水中我真没看到鱼。
同桌居然能打出四个水花儿。
我打不出水花,又不甘示弱,搬起大石头扔下,看谁的水花高。

自我欣赏。

峡谷两边的山石很有特点。神钟山、飞来峰、骆驼峰、神象峰、神鹰峰、小石门、人头马面等无数个极具个性的奇峰怪石等着你辨认。
这块石头最令人恐惧。
这里的山石基本都是花岗岩,那些密密麻麻的洞是怎么形成的呢?没看到介绍之前,确实很好奇。
这叫“瀑布化石”。由于花岗岩石中夹杂了其它成分岩体,与花岗岩硬度不同,长期风化寒冻后形成了裂缝,脱落后就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坑。

买门票时咨询过,说两个多小时可游完。那一定是旅游团订的时间,他们只在神钟山附近转一圈。我们玩了一整天,走到了峡谷景区尽头。前面似乎还在开发。在峡谷内游玩要注意安全,越往里走人越少。除了防落石、落水外,尽量沿着路走,因为我们看到了蛇。同桌饶有兴趣地凑近拍摄,我是拔腿就跑。那张照片我到现在都不敢看,也不放上来吓唬大家了。
离大峡谷入口处不远有一片白桦林,我们在傍晚光线最柔和的时候来到这里,欣赏宛如油画一样美的白桦秋色。
关于白桦林,让我想起了许多,电影、歌曲、诗歌、散文......它们身上承载了太多赞美之词。漫步在夕阳下的白桦林间,小河如银色丝带,那飘落在河中的金色树叶,如一叶叶小舟划向远方......







这是轻松快乐的一天。我们大概是最后几个离开景区的人了。天黑了才赶到富蕴县城,安排好住处后,一头扎进了夜市。

9月24日行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