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喀纳斯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居住在这里的图瓦人更是以神秘著称。图瓦人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以游牧、狩猎为生。喀纳斯的图瓦人自称是蒙古族的一支。有学者认为,他们的祖先是成吉思汗西征时遗留的士兵。也有图瓦长者认为,他们与俄罗斯图瓦共和国的图瓦人同属一个民族。
喀纳斯是图瓦人在我国的唯一聚集地。四百多年前,他们定居于喀纳斯湖畔。现在,有约二千多图瓦人居住在喀纳斯村、禾木村和白哈巴村。他们依然保持着比较传统的生活方式,那些很有特色的尖顶小木屋散落在村中,原始古朴。小村庄与喀纳斯湖相互辉映,形成了天人合一的自然景观。图瓦人村庄曾被《国家地理》杂志列为国内最美乡村古镇。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图瓦人的生活状态,更好地欣赏小村庄的自然风光,我们第一晚选择住在景区内的喀纳斯村。那是中秋之夜,风雨中虽没有月亮的身影,但我度过了一生中最难忘的中秋佳节。
第二天清晨,当我掀开小木屋的窗帘时,窗外的景象惊呆了我。不知什么时候雨停了,整个喀纳斯村被雾气包裹着。太阳时隐时现,一束束的光芒透过云雾照耀在山峦、草场、木屋上。那飘起的阵阵炊烟融入晨雾中,让小村庄充满了生机。我们在如梦如幻的村庄里游荡着......多少摄影人苦等多日都见不到的神奇景象被我们幸运地碰到了。

P1
P2
P3
P4
P5
P6
P7
P8
P9
P10
P11
P12
由于通往禾木村的道路正在进行大修,我们第二天选择住在了白哈巴村。这个紧靠中哈边境的小村庄,被称为西北第一村。这里真是一片人间净土,据称几百年了,面貌无大的改变。村庄座落于山谷之间,一条小河穿村而过。前一天的雨雪给山顶戴上了白帽子,树叶已开始泛黄。小木屋、木栅栏、随意堆放的草垛、闲散游荡的牛羊......自然原始的景象,宛如世外桃园一般。只有村中的柏油路和屋顶的天线、电线提醒你:现代社会的便捷已悄然渗透于图瓦人的生活之中。我们很幸运地赶上村中通电了,几个月前,村内各家各户还在依靠发电机照明。白哈巴村不大,景区班车只停二十分钟左右,供人们拍拍照片。住下的游客,目标大多一致,欣赏小村的日落日出美景。
在村内闲逛一圈后,爬上村西的山坡,整个村庄一览无遗。眼前的山峰、树木、村庄,在夕阳下变幻的色彩。一切都那样安静、祥和。我呆坐在山上几个小时,一直到太阳完全下山......
P13
P14
P15
P16
P17
P18

P19
图瓦少年。利用中秋假期向游人提供骑马游乐项目。
P20
P21
P22
P23
P24
P25
P26
P27
P28
P29

P30
太阳下山了,山的那边就是哈萨克斯坦。

P31
夕阳的最后一抹光影令人陶醉。
P32

P33
都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住在白哈巴的这一晚,我欣赏到了最美的月 亮。伴随明月的是数不清的星星。
P34
由于深处山坳,清晨天虽已亮,但阳光还未照耀白哈巴。
P35
P36 日出东山的一瞬间
P37
不畏寒冷,等待的就是眼前的景象。
P38

P39
P40
炊烟弥漫着村庄,白哈巴新的一天开始了。

9月19日至21日行程
2013年即将过去,在此恭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图瓦人的文化特色较鲜明地表现在音乐上,他们拥有世界其他民族少见的“呼麦”唱法,即利用喉头压力产生不同频率的泛音,使得一个人能够同时演唱多个声部。这种演唱形式也流行于我国的蒙古族。生活在喀纳斯的图瓦人也有自己的传统乐器——“苏尔”,可惜在网上找不到相关音频。据说“苏尔”已面临失传的危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