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城脚下的百年车站

(2012-10-27 18:18:39)
标签:

詹天佑

百年车站

长城

之字型铁路

分类: 旅游

长城脚下的百年车站

     

      在燕山深处八达岭长城脚下,有一座见证了中国铁路百年发展历史的火车站,京张铁路青龙桥车站。这里有上个世纪风格的老站房、詹天佑铜像和墓地、徐世昌碑文以及“之”字形铁路。站在小站的站台上便可以看到山脊上蜿蜒的长城,车站是万里长城和京张铁路的交汇点。灿烂的东方文化与西方工业文明在此完美交融。

    京张铁路修建于1905年,我国杰出的爱国铁路工程师詹天佑主持勘测、设计、施工。四年后的1909年,这条全部由中国人自主修建的,全长201.2公里的铁路顺利通车了。而青龙桥火车站所处的这段铁路是整条京张铁路的精华所在。车站旁的八达岭隧道全长1091米。詹天佑在当时没有新式开山机、抽水机和通风设备的情况下,创造性地采用两端开凿,中间开竖井的施工方法,顺利解决了难题,仅用了18个月就成开凿了我国铁路第一个超千米长的大隧道。它的胜利开通在当时曾令世人瞩目。针对八达岭一带地势陡险,坡度大的困难,詹天佑充分发挥了他的聪明才智,设计了著名的“之”字形线路。这样不必开凿更多山洞也能使列车顺利通过,而青龙桥车站就是这“之”字形线路中的一段。来往车辆都是挂两个火车头,一个作车头,在前面拉;一个作车尾,在后面推。驶入青龙桥站后,就倒过来,原先的车尾,变成了车头,在前面拉,而原先的车头,又变成了车尾,在后面推。这样,列车上山爬坡过弯道就容易多了。

  青灰色的古朴外墙、古老的油灯座、百叶窗和报车器、上世纪风格的候车室……詹天佑亲自设计的青龙桥火车站依旧保留着100年前的原貌。作为京张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百年高龄的车站今天仍在使用。 每天都有客运、货运列车在站内做技术性停靠,调换行车方向。这里也成为目前唯一还在原址原地使用着的百年老车站,其历史价值已远远超出了它的使用价值  

       

长城脚下的百年车站

     车站旁竖立有一尊詹天佑全身铜像,为1919年詹天佑逝世后,中华工程师学会所立。铜像的后边拾级而上,是呈站台状的詹天佑墓,建于1982年,由北京海淀区迁移至此。詹公和万里长城一起,注视着眼前的这条铁路,见证着中国铁路的发展。

长城脚下的百年车站


长城脚下的百年车站
    在八达岭、青龙桥一带,山峦叠嶂,陡壁悬崖。为了克服陡坡行车的困难,保证火车安全爬上八达岭,詹天佑独具匠心,创造性地运用“折返线”原理,在山多坡陡的青龙桥地段设计了一段之字形线路,从而减少了隧道的开挖,降低了坡度。列车开到这里,配合两台大马力机车,一拉一推,保证列车安全上坡。


长城脚下的百年车站

    我期待的绿皮火车没有出现,开进来的是一列和谐号快车。但不管火车有多么先进,这百年小站仍起着关键的作用。

长城脚下的百年车站

    小站已没有旅客上下车业务了。火车司机从前面的车头走到后面的车头,列车启动,顺着詹公设计的“之”字型铁路,翻越八达岭、青龙桥一带的陡坡
长城脚下的百年车站
虽然没有人上下车,值班的人员还是一丝不苟地工作着。

长城脚下的百年车站
    这几块奇怪的石碑是百年前立在铁路边上的,上面的字如同天书。原来这些符号用的是苏州码。“⊥=”、“〥〩”是公里标,分别表示北京城距此62公里和59公里;“〣三”是坡度标,意指“由此标向上,每行33市尺,坡度高1市尺”。

长城脚下的百年车站
 百年油灯座
长城脚下的百年车站

百年前钢管焊接成的栏杆,现在还在使用,坚固无比。
长城脚下的百年车站

 我在想,这枕木也是百年前的吗?

长城脚下的百年车站

    一座历经百年沧桑的小站,没有现代化车站的喧闹,安静的只听到山林中的鸟鸣和风声,让人感觉仿佛穿越了时空。

长城脚下的百年车站
    在这百年铁路上找找走平衡木的感觉。好象不太严肃,可谁会认为旅游是件严肃的事儿?该看的看了,该学的学了,剩下的就是开心的玩儿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团团和丘比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