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听老人讲那过去的事情——童养媳

(2012-06-09 19:18:20)
标签:

过去的事情

闽西

童养媳

分类: 亲情、记忆

听老人讲那过去的事情——童养媳
                                                                            (此图来自网络)

   一首“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常常让我陷入沉思。每次听到那熟悉的歌声,我的脑海里都会浮现出很多故事。那不都是妈妈讲的,有爸爸的,奶奶的。其实更多的老故事都是从奶奶嘴里听到的。 

   从我出生一个月到二十三岁,我几乎没离开过奶奶。其间有数儿的几次分离,每次也超不过几个月。虽然奶奶离开老家二十多年,但那一口闽西客家话一直没改。她听的懂普通话,却不会说。而除了家里的几个人外,谁也听不懂她说的是什么,这就影响了她和外人的交流。我听得懂,但说不好。所以印象中从我记事起,奶奶天天就和我说个没完。从她嘴里,我听到过很多故事,还有好听的山歌....

   老家有个旧风俗,但凡有儿子的,家中大多有童养媳。一般认为是家中贫困,才把女儿送给人家当童养媳的。而我听到的可不都是这样,而真是一种风俗,掺杂着各种利益的风俗。

    我们老家过去十分重男轻女。就是现在回去,我也有感觉。清晨在外洗衣、挑水、卖菜、劳作的大多是女人,而男人们坐着聊天、喝茶,一付悠然自得的样子....虽然妇女地位不高,但男人娶亲时也是要付一大笔聘礼的。精明的人们就打起了女儿的主意。自家生了女儿就卖给别人家做童养媳,因为觉得养女儿是“赔钱货”,将来还是人家的人。有儿子的人家会用卖女儿得到的钱买个童养媳回来,还有的干脆就交换女儿。

   早早就为儿子买一个童养媳,一是花不了多少钱;二来女孩子五、六岁就可帮家里干活,洗衣、做饭、割草、喂猪....女孩儿长到十五、六岁,如双方愿意,就摆两桌酒席圆房,省去男方很多钱财。如双方不满意,男方会将女孩儿以女儿名义嫁人,还可得到一笔聘礼。反正算来算去男方家里买童养媳都是“赚”的。只可怜那些女孩儿,从小离开父母,在“婆”家的地位低下,如遇到好“婆婆”还算幸运。听奶奶说,很少有长大后不愿意的,成亲后大多日子过的也不错。也许是从小在一起长大,应了那句“青梅竹马”?我想还是受传统观念影响,左右不了自己的命运罢了。也有个别童养媳在圆房之前不守“妇道”,被婆家送回娘家,这样的人命运会很悲惨。

   我的五奶奶就是童养媳。那年江西闹灾,逃难的人成群结队地从老家门前经过,许多难民为了活命而卖掉女儿。五奶奶就是用两担谷子换来的。我的姑奶奶从小就被送给罗姓人家做童养媳,她老人家也是爷爷那辈人中唯一健在的了。

   老家的童养媳风俗一直延续到解放后。虽然政府禁止,但私下里还是有人家买卖着女孩儿。我四岁时第一次随奶奶回老家,妈妈对奶奶说:您可别把小妹给我卖了。奶奶大笑回答:我就是把自己卖了也不能卖了她呀。那一次随奶奶在老家住了好几个月。妈妈说回来后我是一口客家话,普通话也听不懂了,好长时间才别过来。由此想到学习外语,年纪小时放到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学的就是快。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和妇女地位不断提高。大山中的年轻人大多去了沿海发达地区工作。自由恋爱、婚姻自主已成主流,童养媳风俗也渐渐成为了历史。

听老人讲那过去的事情——童养媳

家乡的大榕树下,劳作的都是妇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