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博友“长剑三尺”告之在农展馆正在举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15号就要结束了,赶紧抽出一天时间去看了看,令人惊叹,大开眼界。
对于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概念不清,上网查了一下,是这样解释的: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被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我一直认为这么漂亮的织锦缎只有在电脑、机器的操作下才能完成,没想到手工也能制作的如此精美。就是下面这种神奇的织布机,带给我很大的震撼。

可别小看了这一捆一捆的麻绳,据说它就是计算机的雏形,所有花色的线就是靠它来编排、记忆,才有了最后花团锦簇的成品。
在这台机器前我驻留了很久,简直不可思议。二位大师配合默契,上面那位手脚并用将麻绳提起,下面的就来回穿梭子,图案就这样出来了。大师介绍,皇帝的龙袍就是靠这种方式织出的。

我很喜欢景泰蓝,小金鱼能生活在这样的缸里,也算是“贵族”了。

天津泥人张的作品,太惟妙惟肖了。
这二个作品的神情刻画的真好,特别是右边的这个,表情真和题目一样《舒服》。

用牛皮制做皮影,看那皮影的姿势,想到了那群快乐的唐山老太太。

之所以对这个展位感兴趣,就是因为甘肃庆阳是我的好战友、好姐妹“天山雪”的家乡。我们还特地把这个凤凰香包买回了家。

湘绣

汴绣。用比发丝还细的线一针一针地绣,这需要多大的耐心。

文房四宝中看到了三个,只是没见到制笔的。特别是手工造纸时加入彩色的花瓣,做出的纸非常漂亮,不用画画、写字就是一幅艺术品了。

古老的雕版印刷

哈萨克族的“毡绣”和藏族的“热贡”。

手工织布

制做金箔。将金子锤成只有0.125微米厚的薄片,你只要用手一摸,金纸就如同灰飞烟灭一般没了踪影。都知道吞金能死人,没想到金箔还可泡水喝。想起有人喝的天价酒中含金子,开始我还不信,看到金箔我恍然大悟。特地买了一片重量只有0.03克的金箔收藏。
苗族妇女的银饰。女孩子从一出生起父母每年都要打一点,日积月累形成各种头饰、颈饰、腰饰等,有的妇女全身穿带二十多斤的银饰。

一直担心这些传统技艺后来无人,看过展览后让人欣慰,很多年轻人在师傅的带领下学艺。右边的这个小伙子是北京内联升的,正在展示手工制鞋。

虎头鞋多可爱,那双“三寸金莲”的小鞋吸引了很多眼球。

宁波朱金漆木雕《万工花轿》。其雕刻的复杂、精美让人眼花缭乱。

这是博友“长剑三尺”的“草木染”,采用纯天然的植物对各种类形的布料上色,漂亮、环保。

此次大展以41个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为主,从全国精心选取了188项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医药类项目参加展览,邀请了近170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现场展示精湛技艺,基本囊括了雕刻、刺绣、纺织、中医药、印刷、民族手工艺等各个领域,展出珍贵实物近2000件。真心感谢这些大师和传承人,正是他们赋予这些传统技艺新的生命力,让我们感受到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魅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