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六.一儿童节还有十来天呢,心里就开始琢磨给米奇买点什么礼物了。想起自己小时候,可盼着过年、过节了,春节有好吃、好穿,儿童节可以免费逛动物园.....那时的孩子单纯、快乐,每天放学放下书包就到院子里疯玩,父母不叫都不知道回家吃饭。没有家长、老师逼孩子去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兴趣班,孩子的爱好完全是自主、自愿的。
我小时喜欢看书、画画,对音乐非常感兴趣。父母的朋友送给我一把小提琴,没事就练。从一开始的“杀鸡”调,到后来学校乐队登台表演,家里从来没管过。想想儿子学琴,恨不能拿小棍抽着才不情愿地弹一会,有头没尾地学了两年了事。后来对孩子的教育也遵从了父母对我的方法,顺其自然,自由发展吧。
小提琴自从当兵到了部队拉的时间就越来越少了,而我那一箱子小人书和几本图画妈妈都给我保存了下来。现在没事把儿时画的画翻出来看看,从中依稀可见四十年前的孩子们都在想什么、干什么。

这种景象深深地印在我的脑子里。那时没有电视,文化生活也匮乏,每到夏天吃过晚饭,大人们会端着大茶杯、拿着大蒲扇坐在家门前谈古论今,我记忆中的许多故事都是这样听来的。

画这幅画的时间一定是我得到那双冰鞋后。那年我九岁,鞋有点大,穿上厚袜子照滑不误。从此每到冬天,北海、什刹海、筒子河的冰面上都能看到我的身影。

孩子们喜爱的滚铁环,印象中男孩子玩的多点,我总是跑了没几步环就倒了。

爱劳动是小时接受最多的课外教育,学工、学农都参加过。学工到烟厂车间劳动,可以说那些卷烟的生产流程我可是一清二楚。学农在农村一住就是二十天。全是十一、二岁的孩子呀,放在现在你就是想去,学校也不敢带你去,那么多孩子的安全谁敢负责。积肥、锄地、割麦子、挑水、甚至开拖拉机.....在那片土地上,孩子们学到了不少课本上没有的东西。
印象最深的是村里有个小卖部,那是我最爱去的地方。一间小屋地上摆放着水缸、农具等大一点的物品,柜台上有些杯子、碗筷、盐、针头线脑之类,能吃的东西很少。经常是一进屋老乡就说:没什么吃的了,明天再来吧。哈哈,看来嘴馋的不是我一个。

“学英雄,见行动”,同龄人对这句话一定不会陌生。那些英雄人物对这一代人的影响力是相当大的。爱护公物、同坏人坏事做斗争常常是评比先进的重要标准。
儿时画画从没人教过,看见书上喜欢的画面就照着乱画。不知不觉、也不知年代地画了不少,订在一起好几本。从画中可以看出我非常喜欢那本《动脑筋爷爷》,那是爸爸当年在徐州空军学院任教时给我寄回来的。书中的很多内容我至今还记得,从书中学到了不少科谱知识。可惜的是在我的那箱小人书里已找不到它的踪影,恐怕是我当兵后妹妹、弟弟看丢了,现在只能从画中看到书中那些可爱的人物。






我非常感谢妈妈,她保留了许多我儿时的东西,妹妹和弟弟就没这么幸运。问及这个问题,妈妈说我小时非常爱惜东西,干什么事都认真、有长性,所以对我喜爱的东西格外留意。这些保留下来的书和画带给我许多美好的回忆,它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退色,相反,在我的心底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