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的底蕴(一)

标签:
母校中国政法大学法治天下硅化木校友 |
(一)
2月2日是北方小年,我于早晨八点多重回母校中国政法大学(学院路校区)。
也许与年纪偏大有关,漫步“袖珍校园”,映入眼帘的建筑都会引发感慨。
学校教学楼,本人摄于2月2日,下同
已经矗立六十七载的教学楼只剩主楼,原有的两侧裙楼西侧的大教室已然无存——与主楼连为一排的中教室尚在。正是在裙楼的大教室里,我当年聆听过巫昌祯教授的家庭社会学、薛梅卿教授的中国法制史、杨鹤皋教授的中国法律思想史等课程,还有幸以理事身份参加了张友渔、邹瑜、钱学森等莅临的全国首届法制系统科学讨论会。二楼班级小教室留存了业师高潮教授、刘永章教授、邓自强教授讲授汉语、英语的记忆。
教学楼东北角小树林里,老校长江平教授手书的“法治天下”碑矗立于斑驳的光影之中。
“法治天下”碑
碑石后面有同级同学张德军书写的“碑记”:
中国政法大学八一级毕业廿周年再相会之际,全体同学诚邀恩师江平先生题写碑文(名)“法治天下”,以抒彰我们入校当年之志向和追求,并与后学共勉之,推动国家法制建设,实现社会和谐发展。是为碑记。
法大八一级全体同学。
二零零五年七月。张德军书。
查阅张德军撰写的“‘法治天下’碑立记”一文,张德军也是碑文的撰写者。
“碑记”
作为八一级的一名普通学生,我清楚记得我们年级的罗马法课程正是江平教授讲授,地点就在前已述及的大教室里。多年过去了,江平教授从英语约翰、法语让、西班牙语胡安讲到拉丁语词根再到罗马法的生动授课依然言犹在耳。
教学楼东南角新添一景:中国政法大学新疆校友会赠送母校的硅化木石。
硅化木石
其高度、大小及形状恰与“法治天下”碑相仿,互成犄角之势,共同拱卫教学楼。在此恭录“西域石头记”相关文字如下:
造化灵石,产于西域。为庆贺中国政法大学70华诞,新疆校友捐款购石,敬献母校。
此石为硅化木,出自新疆奇台之将军戈壁,石高4.5米,重9吨,断面呈椭圆形,根部周长3.37米,顶部周长3.1米,最大直径1.26米,最小直径0.74米。
硅化木象征着新疆校友群体人格,虽然远戍边陲,风沙磨砺,但胸怀家国,心念母校;又此物木形石质,挺拔刚硬,坚贞如一,同时象征着刚直不阿的法律人风骨。
莘莘学子,拳拳初心。草木葳蕤,今已成林。立石明志,立德树人。后之览者,或将有感于斯文。
“西域石头记”
完全是巧合,我就是2022年春入职新疆政法学院。抚摸来自新疆的硅化木石,阅读深情的“石头记”,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顺便说一句,节前与在新疆库尔勒供职多年的1962级学长郑禄教授通话,一提新疆,就有说不完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