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重读《元照英美法词典》(一)

(2023-09-30 08:08:17)
标签:

《元照英美法词典》

潘汉典

东吴法学院

倪征yu(日奥)

中秋节、国庆节假日,获得部分自主时间,选择重读《元照英美法词典》(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以下简称《词典》)。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重读《元照英美法词典》(一)

书影

 

因特殊的渊源,我收藏有多部《词典》——包括2013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缩印版等。

重读从序言开始。

联合国国际法院前法官倪征YU(日加奥)先生在序言里指出:

由中外法学者合作编撰的《元照英美法词典》现已付梓,这是中国法律界的一个重要事件。它既是法律专业领域里的一部大型工具书,又是中西文化之间的一次交流。

……不论在实体法还是程序法方面,英美法与一般采用法典条文和纠问制度的其他国家法制有显著不同。

昔年在上海开设的东吴大学法学院教授英美法,所授课程和美国各大学法学院大致相同。当时东吴法学院的毕业生多在上海等地做律师,办理华洋案件。天津的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和北京大学亦曾讲授个别的英美法课程或英美法总论。故英美法在中国并不陌生,而也有过一段相当长的实践时期。

……要理会英美法的实质和适用,则又离不开其词汇这个锁钥

我还要指出的是,这部作品的编撰有着一番独特而曲折的经过。中国政法大学的比较法教授潘汉典和薛波硕士联合几位学者锲而不舍,殚精竭虑,组织各大学法学院教授学者,乃至港台和海外专家,补拾遗,经年不辍。他们为此一事业付出了极大的辛劳……倪序,《词典》第D7页

我在小书《东吴身影:走近导师潘汉典》(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里依据一帧19974月潘先生前往东吴前辈倪征(Yu奥)寓所拜访并与倪老合影的老照片,推断倪先生出任词典学术顾问并撰写序言,渊源可能就始于此次拜访。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重读《元照英美法词典》(一)

潘先生1997年拜访师长倪先生时合影

我在自荐为先师整理耶林《权利斗争论》(商务印书馆2019年版)译稿时意外发现了潘先生与师长倪先生的早期交往——可以追溯到上世纪40年代。潘先生收藏有日本松岛烈雄译本德日文对照本,东京郁文堂书店发行,昭和十六年订正再版,其时为1941年。),“扉页”上,记录了潘先生购书过程:

今年二月,托鄂森先生在日本搜求。与倪征Yu(日+奥)及吴学义两先生往书店探问,均谓售罄已久。此鄂先生归国告我之结果。即另函高文彬同学在东京再探寻,今晨倪先生归国携来。甚喜,惟展阅后仍复失望——余借有德文本且已据之译毕。因该德文本删去原书末章(论罗马法),故欲求日译全豹以补足第六章。不料携回之译本亦与该德文本同一缺陷也。另一日译本为日冲宪郎所译,岩波版,惜未得!

落款时间为194767日。在时间之后又有“补记”:据“德文本译毕后已二月余。汉典记,在上海”。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重读《元照英美法词典》(一)

潘先生题记翻拍件

鄂森是潘先生的业师,也是潘先生入职上海中南银行的推荐人——鄂森先生时任该行法律顾问,其时正与倪征Yu(日+奥)、吴学义等担任东京审判中国检察组顾问,所以有赴日之行。同为中国检察组顾问的倪征Yu(日+奥)和鄂森是多重同窗——不仅是东吴法学院同届(1928届)同学,也是上海沪江大学同学,还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同学。

“题记”也说明,早在1947年,潘先生与东吴师长倪征Yu(日+奥)先生已经有了学术交往,“倪先生归国携来”一语确证:此书经过了倪先生之手!这也为半个世纪后潘先生诚邀倪先生出任《元照英美法词典》学术顾问埋下了伏笔。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重读《元照英美法词典》(一)

     书影

在此可以补充的是,据《倪征YU(日加奥)法学文集》(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以下简称《文集》),前引倪序作于2003年初,也是《文集》收录的最后一篇论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重读《元照英美法词典》(一)
           书影

据《文集》附“倪征YU(日加奥)大事年表”,倪先生1949年年初回母校上海东吴法学院任教,先后出任过系主任和教务长。潘先生1950年春季应邀回东吴大学兼职副教授,讲授“马列主义国家与法律理论”和“新法学”课程。据此可以合理推断,上世纪50年代初潘先生与倪先生大概率曾是母校的同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