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音郭楞深度游—新疆纪行之六(下续)

标签:
《蒙古的人和神》杨镰序言公主前言 |
前引文献已经提及了《蒙古的人和神》一书,中译本“序言”出自杨镰先生,其文曰:
……在本世纪中外有关土尔扈特蒙古部的书籍中,丹麦人亨宁·哈士纶(H.HASLUND)的《蒙古的人和神》(MEN AND GODS IN MONGOLIA)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在这本书当中,土尔扈特自伏尔加河东归,只是它的远景,而哈士纶关注的是现代——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土尔扈特人的光荣与梦想,着力表现的是这个历史悠久的蒙古部落为进入现代社会而付出的与得到的。
关于亨宁·哈士纶本人,我们所知并不多。他是在中国定居的外国人之一,20年代中期在北京以北的张家口、北京西北的大同一带经商,精通汉语和蒙古语。有了这个语言的优势,他比其他外国人更容易深入当时的社会底层。当1926~1927年中国和瑞典共同筹建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时,作为团长之一的斯文·赫定聘请了另一个久在蒙古人中生活的瑞典人拉尔生出任考查团负责后勤事物的队长。而长期生活在张家口的拉尔生与亨宁·哈士纶是老朋友,由拉尔生推荐,赫定聘用哈士纶为考查团副队长。考查团为深入中国西北而组建,懂汉族和蒙古族语言的哈士纶在考察活动中起到了难以替代的作用。他在西部对蒙古部落作了深入的调查和了解,为百灵庙的活佛竹尔罗斯喇嘛所接纳,并成为土尔扈特的“摄政王”——僧钦格根的精神上的交流对象。为了使世人更多地了解生活在天山环抱中的土尔扈特蒙古部落,他为瑞典民族博物馆征集了一整套土尔扈特的服饰、鞍具,甚至包括一个真的——不是仿制的——活佛的金帐。他被认为是土尔扈特部落的一员。同时,他也是他那个时代热衷于搜集、记录蒙古来历久远的音乐的人,写有长文《蒙古古曲探踪》。然而可以这样说,他至今仍然有一定知名度,则主要是因为写了《蒙古的人和神》一书。哈士纶的这本书与西北科学考查团中另一个外籍团员古斯塔·蒙杰尔(GOSTA MONTELL)所写的《我们在草原上的朋友》(VARA VANNER PA STAPPEN),被认为是了解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西北蒙古族情况的不可不读的佳作。
本世纪三四十年代,有关中国西北的学术著作、探险游记成批出版,是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的一个“意外”的“副产品”。这“副产品”使得西北科学考查团在20世纪中亚探险考察史上分外知名。就该团外籍团员所写的探险考察记而言,其中最成功、最受读者欢迎的,当然首推斯文·赫定的“道路、战争和湖泊”的三部曲:《丝绸之路》、《大马的逃亡》、《游移的湖》;此外就是哈士纶的《蒙古的人和神》,以及尼尔斯·霍涅尔(NILSHORNER)的《到罗布泊去的路》(RESATILLLOP)、尼尔斯·安博特(NILSAMBOLT)的《驼队》(KARAVAN

《蒙古的人和神》一书最后一章明确提及了公主尼尔吉德玛:
1932年初,好消息停止了,通过尼尔吉德玛公主传来的信息是,土尔扈特人骄傲的未来梦想被粉碎了……
原版书“前言”正出自尼尔吉德玛之手:
那是在新疆边境楚呼楚(塔城)的一个小镇上,我(尼尔吉德玛)碰见了亨宁·哈士纶,他难得有这样的机会对我们蒙古人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谈论我们的民族,我对他的这种恩赐深感愉快。
我没有什么需要告诉他或向他解释的,因为他是我们当中的一员。 是因为我们所过的生活和世界上其他人如此之不同,还是因为我们处在遥远偏僻的位置,人类才爱把我们当成怪人——世界上已经消失了的、莫测高深的幸存者呢?或者因为别的原因,完全把我们当成孩子而微笑着说道:“他们好原始呵!”虽然这种看法有某种程度的真实,但它远远还不是我们谈到的蒙古人的全部。然而这种看法又通常为大家所接受。
要知道,认识和了解一个民族,惟一的办法是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亲自去接触他们,去分享他们的苦乐。哈士纶自从1923年第一次接触蒙古人以来,他就一直做到了这点。他曾生活在外蒙古漫无边际的大草原上的喀尔喀蒙古人当中。这个大草原是游牧民族永无止境地游荡、迁徙、冒险和梦幻生活的场所。他和驼队一起经历了太阳的灼热和饱受沙漠风沙的折磨。他一直生活在喀喇沙尔(即今焉耆)、裕勒都斯的我的人民——土尔扈特部落当中。
他所到之处,蒙古人都以无法衡量的礼物——幸福的微笑来招呼他,因为从孩子的固有的优良本能中,他们感到他对他们的强烈同情。对他来讲,他们已经抛弃了保守而成为他的朋友,可以信赖的忠实朋友。他们向他吐露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他们向他叙述先人历史中的传说和惊人的往事。他们为他唱出他们心爱的歌曲。对他来说,他们流露出他们所维护的忠诚,因为他们知道他会理解他们。即使他们的想法有时可能显得幼稚,他也不会嘲笑他们,因为他们也是血肉之躯啊!
使他印象最为强烈和感到最为愉快的,似乎是发现他和蒙古人是多么地接近。因为对于一个曾经生活在中国、日本和印度的西方人士来说,发现中亚的一个部族,居然和欧洲人的气质如此之一致,那必定是一种愉快的经历。
但愿我强调的是欧洲人的思想方法和对生活的态度,要比其他种族离我们更亲近一些。我们对美和尊严、荣誉有着同样的概念,相同的幽默感,而且我还愿意说有着相似的理想。哈土纶已经了解了这一切,我对此表示感谢。
他不仅懂得热爱这里的群山和那广袤的无边无际的大草原那朵朵云彩和中亚细亚灿烂的星辰,而且更加重要的是,他已经懂得了这些荒原上缺乏艺术氛围而又热爱自由的子孙们是引路导向之星。他们渴望学习,随时准备倾听来自外部世界的信息。
(原注:尼尔吉德玛,是驻乌苏一带的旧土尔扈特“乌讷恩素珠克图”亲王之女。曾长期在欧洲留学。
额林哈毕尔噶山,位于乌苏以南的喀什河与巩乃斯之间,当时是旧土尔扈特部落的夏牧场之一。)
“前言”翻拍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