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昆明—以文化巷为重点(二B)
标签:
文化巷柳无忌许渊冲学贯中西 |
关于柳无忌教授,受业弟子许渊冲撰有长文《我所知道的柳无忌教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柳无忌一代人何以成为“学贯中西的知识分子”。在此摘录部分文字如下:
柳无忌先生1907年生于江苏吴县,是爱国诗人柳亚子先生的长子。他5岁时开始熟读《左传精华》《史记》《古文观止》《诗经》《唐诗三百首》等,并能背诵全部诗文。高小时开始读旧小说:《三国》《水浒》《说唐》《征东》等历史故事;《西游》《封神》等神话小说;《包公案》《彭公案》等侦探小说;《七侠五义》《小五义》等武侠小说,觉得这些紧张奇异的故事,非常引人人胜……在高小时,他还开始读英文,生字学了不少,并死背过《纳氏英文法》的定义。暑假期间还请了上海沪江大学的女学生做家庭教师,补习英语。……那时他还读过林纾翻译的西洋小说,如《鲁滨逊漂流记》《双城记》《块肉余生记》等。但最使他向往的是“一连串福尔摩斯的侦探小说,故事情节的奇异有如公案……”后来他又读了一些原文小说,这更使他打好了英文文字的基础。
高小毕业之后,他进了上海圣约翰青年会学校,学习两年,成绩最好,得到好多奖章奖状,以第一名获全部奖学金入圣约翰中学。那时最使他骄傲的,是英文程度已经高出上海洋学堂出来的学生。在圣约翰中学和大学读书时,许多老师都是外国人。国文教师是中国人,在教会学校不受重视。直到他在大一时,来了一位国学大师钱基博,是钱钟书的父亲,才受到大家的尊敬……
1925年上海发生了五州惨案,圣约翰大学的学生罢课,提出抗议。那时柳无忌18岁,悲愤地离开了学校。幸亏清华学堂那一年改为大学,需要资金,凡愿捐赠5000元的家长可以送子弟入学。这样,他就插班入了清华大学三年级。他的同班同学后来成了联大外文系教授的有赵昭熊、陈铨、吴达元、杨业治等:比他高两班的有闻一多、梁实秋、孙大雨、顾毓秀等。那时教他国文的是朱自清,他写了一篇两万多字的论文比较李白和杜甫,得到朱先生的赞赏……在这些新老教授和同学们的熏陶之下,柳无忌这一代人成了学贯中西的知识分子。
对于清华大学,柳无忌认为梅始琦校长的贡献远比其他校长为大。他在《张梅两校长印象记》一文中说:“1908年,梅始琦考取首批清华庚款留美学生,比张彭春、胡适、赵元任早一年。”“清华能在1930—1940年代追上北大,同为中国最高学府(……就是在文学院方面,清华也足以与北大抗衡,而理工学院更优越于其他学院),梅校长是数一数二的功臣。”
柳无忌在清华毕业后,1927年去美国留学,先后入了劳伦斯大学和耶鲁大学。耶鲁的同学后来成了联大历史系教授的有皮名举。在耶鲁时,柳无忌一天只吃两顿,早餐与晚餐,偶尔饿了,就到附近一些点心店,吃一点东西充饥。他最爱好英国浪漫派诗人,特别是雪莱,他自己的诗文也深受浪漫派的影响,情感奔放,风格华丽,花样繁多,描写细致。他在耶鲁的博士论文就是研究雪莱当年与死后在英国的文学名声的。1931年取得博士学位后,他去伦敦游学,和朱自清先生同住在“维多利亚时代的上流夫人”家里,并同夫人小姐共进早餐晚餐。他去伦敦西部参观了雪莱的故居。那是一个小镇,很少外国人去,故居大门紧闭,只在门口有一个小牌子标明。他更喜欢去浪漫诗人济慈的故居,济慈曾在那里为他热爱的情人写下了一些有名的诗篇,留下了一些遗物和诗稿……柳无忌是在伦敦结婚的,婚后还同朱自清去瑞士游了雪山,登山的费用太大,要花半个月的清华官费,结果只有朱先生一个人登上了少妇峰。他们三人还同去了意大利,参观了庞贝古城的遗迹,玩得很好,增加了不少见闻,然后三人乘船经红海和印度洋回国……
1932年起,柳无忌任南开大学教授,是第一位外文系主任。1937年卢沟桥事变。南开与北大、清华迁到湖南,成立长沙临时大学,文学院在南岳。柳无忌写了80天的《南岳日记》,是非常难得的历史文献……
1938年学校迁到昆明,改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主任是叶公超。据柳无忌说:叶主任是无为而治,他不记得外文系开过系务会议。但叶主任分配柳先生教N组大一英文时(杨振宁和我都在这一组),柳先生没有来,却是叶先生代他上课的,可见叶先生是有所不为而有所为了。
柳先生在联大开了“英国文学史”和“西洋戏剧”等课。……总之,柳先生认为希腊的审美观,基督教的教义,科学的人生观,是支持西洋文学的三大支柱……
在中大时,他编了一套《现代英语》,联大先修班也曾采用。书中有些课文是其他课本没有采用过的,如The Hand(《手》),Invisible Wound(《隐痛》),The Bet(《赌》)等,很有新意。如《手》中说笔和枪都是手的延伸;《赌》讲一个故事,说富翁和一个穷书生打赌,如果书生愿在监狱中关上十年,出狱时富翁愿给他十万元。不料期满之前富翁破产了,要去谋杀书生。更不料书生在狱中读书大彻大悟,不到期就出狱了,不要十万元却保住了性命。《现代英语》的编写为柳无忌后来的编书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46年抗战胜利后,柳先生再度去美国,主要在印第安纳大学教中国文学,和50多位中美师生合编了一本中国三千年诗选,书名是《葵晔集》(Sunflower Splendor),今天美国各大学的中国文学教授,多半都是该书的合作者,如哈佛大学的Hight Ower Owen,加州大学的West,北卡州大学的Kroll,印第安纳大学的Bryant等人,而柳先生是该书的主编,所以可以说他是中美文化交流的一大功臣……
2002年10月,柳先生以95岁高龄辞世。在联大外文系已故的教授中,除温德先生(Mr
Winter)外,他是享寿最高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