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东吴”的品味—以《法理学》为重点(八)

(2022-12-02 13:08:30)
标签:

刘世芳

东京审判

幕后贡献

裘劭恒

高文彬

(九)

刘世芳先生对于东京审判的幕后贡献需要专门讨论。

前文曾提及东吴先贤倪征YU(日加奥)忆及东京审判时提到刘世芳向向哲浚检察官推荐助手裘劭恒一事。向哲浚求助刘世芳事出有因:二人不仅是东吴法学院的同事,也是清华大学校友——向哲浚名列“1917年留美预备部放洋同学还是耶鲁大学校友。

东京审判中国团队》一书提供了相关信息:

……向检察官来到上海,并请老朋友、东吴法学院著名法学教授刘世芳先生举荐人才。

刘世芳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裘劭恒,认为他低调、业务精通,故非他莫属,对其不赞美之词。

出乎刘世芳所料,一开始裘劭恒就婉言谢绝了他的推荐。于是刘世芳做起了裘劭恒的工作,他对裘劭恒表达了以下几个意思:第一,此去东京不是推荐你去做官,而是去和梅汝璈法官、向哲浚检察官一起审判日本战犯;第二,有抱负的优秀人才应当为国为民有所建树,地域范围不宜局限在上海,去东京参与举世瞩目的审判战犯工作正是一个为国家和民族做点力所能及之事的极好机会;第三,此次东京法庭的规模是和“纽伦堡审判”一样史无前例届时世界一流的法律专家云集,它是一次很好的学习交流机会,是一个人一辈子可遇不可求的难得阅历。总而言之,“怎能轻易放弃呢?”

刘世芳循循善诱的肺腑之言最终打动了裘劭恒,他成为我国第一批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人员。1946年2月7日,裘劭恒向哲浚二人乘美军C-47型双引擎螺旋式军用飞机由上海抵达东京那天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落满了东京厚木机场。“东吴”的品味—以《法理学》为重点(八)

书影

刘世芳举荐裘劭恒可谓“举贤不避亲”:刘世芳是裘劭恒在东吴法学院求学时的业师。

同样是东京审判中国团队》一书,刘世芳先生再次“出镜”:

1946年4月20日中国检察官向哲亲自到上海紧急招募跟随他去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协助其工作的助手和翻译此行他希望能选拔到英语好、又懂英美法程序的得力助手。

东吴大学法学院的刘世芳教授推荐了三位东吴法学院优秀毕业生:东吴大学法学院1945届毕业生高文彬、郑鲁达刘世芳教授的侄子、东吴大学重庆法学院1943届毕业生刘继盛

向哲在上海华懋公寓亲自面试了这些优秀的翻译官,他通常直接从报纸上选取一段新闻让面试者当场翻译。无疑,这几位都是英文功底扎实、翻译功夫了得的青年才俊,全部顺利通过了向检察官的面试。经过简单的准备1946年5月10日周锡卿、高文彬、郑鲁达、刘继盛、张培基一行五人搭乘美国军用运输机由上海飞抵东京厚木机场,中国翻译官们义无反顾地走进了这一没有硝烟的战场。历史记住了这几位幕后英雄的名字。

我曾有幸数次拜访其中的高文彬先生(毕业于1945年)并翻拍了高先生珍藏多年的毕业年刊,据高文彬先生生前面告,自己有幸参与东京审判,直接得益于业师刘世芳先生的推荐。“东吴”的品味—以《法理学》为重点(八)

  高文彬先生遗照,本人于20191127日摄于高先生寓所,下同

“东吴”的品味—以《法理学》为重点(八)

“东吴”的品味—以《法理学》为重点(八)
     高先生珍藏的年刊

“东吴”的品味—以《法理学》为重点(八)
     年刊内封钤有高先生私章

“东吴”的品味—以《法理学》为重点(八)
    年刊里的郑鲁达

高文彬先生的访谈录记载了细节:

在东吴大学读书时有一位老师叫刘世芳,以前留学过德国和美国,是上海有名的大律师,抗战胜利后在第三方面军汤恩伯司令底下一个军事法庭任庭长,专审日本战犯。刘世芳老师介绍我到那里当书记官。这份工作我还没干多久,转眼就到了1946年。有一天,刘世芳老师又找到我,告诉我他在清华时的一位同学叫向哲,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任检察官,现来上海招几名翻译,他推荐我去试一下。

向哲当时刚由重庆抵沪暂住在华懋饭店(注:现在的锦江饭店),是上海最有名的涉外饭店,美军几个机构也设在那里。向先生那一年54岁,给我的印象非常谦和,待人接物一点架子也没有。他先跟我聊聊家庭情况,问一些情况,然后找出一份中文报纸,随便摘一段,让我当场翻译成英文。

东吴大学是所教会大学,所以我们有较好的英语基础。此外,东吴法学院的课程跟复旦等大学念的有所不同,除了中国法律之外,我们也学英美法,而且用的书全部是厚厚的英文原版教材,所以考试对我来说并不是很难。几天后,我接到向先生的电话,想请我到东京工作,我和家人都很高兴……“东吴”的品味—以《法理学》为重点(八)

书影

刘世芳刊载于《东吴法学院年刊(1945)》的寄语值得特别关注:

To The Graduating Class

You have completed the four years’ course of study and are about to enter the career for which you have prepared yourselves. A man’s career is his life work, in which he unfolds his personality and discharges his social function. Life is made up of innumerable incidents, so in your professional life you will called upon to do a thousand an one small things. To do small things conscientiously calls for unusual patience and perseverance and is much harder than doing a single heroic deed of self-sacrifice. Yet constancy shown in the daily life is a virtue rarer than sporadic enthusiasm. As it is said that virtue is its won reward, so constancy will bring you peace and contentment. Civilization is the fruit of human efforts; knowledge is accumulation of past experiences; and life is the imperfect realization of an ideal. Every one of us has formed his ideals and ideals in his school days, and it is on entering world of action that he is given the opportunity to translate his tenderly-nursed thoughts into overt acts. Success is not so much measured by fame and fortune as by the unexpressed approbation of others. Judgment can be passed upon a person only after his remains are encoffined. So says a Chinese proverb. At the time you are about to begin your life work you should reflect how you desire to see it closed. Philosopher learns how to meet death; a beginner in his career must plan for its end.“东吴”的品味—以《法理学》为重点(八)

刘世芳寄语翻拍件

  包括裘劭恒、高文彬在内的东吴弟子不正是应业师的“召唤”而奔赴东京审判的“战场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