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东吴”的品味—以《法理学》为重点(七)

(2022-12-01 10:33:37)
标签:

刘世芳

欧美留学

大学生活

演讲

史料

(八)

刘世芳甫一回国就在专业领域获得成功,与其毕业于清华大学且留学欧美的经历密不可分。关于后者,且听刘氏自道:

美国之大学在东部资格最老者如耶鲁、哈佛,极贵族化,学生极奢华,尽量的求乐欲之享受,多系贵族之子弟,西部及中部之大学较为平民化,学生多平民及商人子弟。

以上系就美国一般教育而言,兹再言其法律教育。美国之法科有两种制度,一系如普通之大学,即中学毕业后,升入大学习法律,一种须先毕业于大学科乃能入法学院,故法学院实等于研究院。因之普通大学法科之学生年龄较青,耶鲁系采后一种制度,故其法科学生年龄较大。且有已在社会服务多年复入该校求法律知识者,对娱乐不甚注重,故颇觉枯燥而单调,其内亦有两个兄弟会。此外学校方面强迫组织十人团,新生须联合十人,开具名单,呈报学校组织之,其目的在使每个学生至少识得十个同学,互相切磋,将来到社会上可以合作。第一年每周由教授给以案件,交与十人团研究,以资实习。第二年第三年学校仍希望继续共同工作。如此,十人团相处日久,平日以学术相攻,感情自甚融洽。以系强迫组织,故甚严密。

每学期予以一时期吸烟,谓之Smoking,全体师生相聚一堂,谈笑自如,其用意在使教授与学生除课堂外更有非正式之相聚,既简单而又易举也。

在美学医最难,学法次之,社会上对于习医习法之学生,亦颇重视。本人初入法科时,学校曾云须摆脱其他之念头,每日虽仅上课两小时,然终日忙于准备功课,无暇及其他。

大陆派对美国之教育,颇多非议;讥讽为“完全系有组织之游戏的小孩子”,是亦美国教育之缺点。

二、德国大学之学生生活

德国大学之学生,地位极高,社会人士供(?)称大学生为“博士”,法律亦极尊重大学生,大学生享有“治外法权”,在马路上如犯罪或违警之行动,警察不能拘至警署,仅可查验其身伴之学校证明书,抄录其姓名,通知校长,如校长认为重大,始可将该生交与警署,如校长认为无关得失,警署即无可如何。警察绝不能入学校;曾经某次有共产党在校内开枪,警察只彷徨校门外马路上,竟无可奈何,此种法规,为俾士麦所制。盖俾氏为学时,行为不检,屡被学校驱逐或被带入警署,迨彼为首相,以大学生受警察之干涉,有关体面,因有此项优待大学生之法规制定。因之,每有因在马路散反动传单而被警察追捕者,乃逃入大学内以免。德国之重视大学生有如此者。

(《欧美大学之学生生活》,刘世芳讲,郭继泰、张寿椿记,载《民报》19341217“东吴”的品味—以《法理学》为重点(七)

《民报》翻拍件

即使以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为标准,刘世芳的学历也是完整的:美国奥柏林大学文学士,耶鲁大学法学士。严格说来,东吴法学院的早期学制介于美国的两种法学教育制度之间:入法学院之前至少在学校认可的大学修业两年;法学院修业三年。潘先生1940年入学时,东吴法学院已经改为四年制,普通高中毕业生也可报名。

与上引演讲同时,刘世芳还在东吴法学院做过同名演讲,因其具针对性,而且游学范围有所扩大——扩大至法国和英国,更有史料价值。在此恭录相关文字如下:

十月二十七日下午本校例会,由孙教务长介绍刘世芳教授演讲,屡述国外大学生活极详,意味隽永,颇饶兴趣。濡笔记之,以饗读者。

  兄弟今天乘这个机会,想把外国的大学生活就本人在外国留学时所亲眼目睹,耳熟能详者,约略谈谈,本校学生平素极缺少学校生活,这个问题或者可以引起诸位的兴趣。

美国高等学府的学校生活

……法科学生,大都先有了学士的学位,即如兄弟读过的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而论,其中情形,比较熟悉。凡读法科的,早已享过四年的学校生活,既进法科,就只顾埋首工作,钻研学问,每天上课虽只二小时。但兄弟还得声明,一般法科学生一天到晚的预备功课,还嫌来不及。教授指定功课虽每课只有二十页,但是课外研究判例汇编(Case Report)之外,还得做论文。最多的时候,一学期须缴二十多篇。所以第一年最苦,因为许多法律名辞不熟,茫无头绪,此外亦有入本校的假法庭诉讼实习(Moot Court)。满同学十人即组织一小团体,每星期各在此小团体内假定当事人律师法官练习诉讼,且请教授一人或二人随时指导。在星期五星期六两日正式练习。到第二年或第三年,假法庭诉讼实习之机会逐渐减少。然几年下来,这十个人间的感情,一定已能非常密切浓厚了。这是学校强迫组织的。还有学生自己组织的有二个兄弟会,每隔一星期或二星期开会一次,有名人演讲,茶会,跳舞等等余兴。教授学生相处一堂融融恰恰,一如家人。集会时可自由提出一切关于求学或职业方面的问题来讨论,学校方面亦为学生组织一个联谊社(Smoker),入社费每人一元,每次开会,亦有名人演讲并各种滑稽的余兴调剂同学的精神。这样三年下来,同学们彼此都很熟识,感情极佳而发生密切的关系了。

德国高等学府的学校生活

德国的学校生活与美国比较大不相同。学生进学校读书,可以不必听讲,上课亦不点名。最要紧的一件事,便是缴学费,缴了学费再到主任教授那里挂一个名,手续即算完备,以后上课不上课,悉听尊便,学校绝不过问。这似乎非常散漫。其理由是因为国家尊崇大学校的地位,国家不愿干涉,但实际上学生听讲上课的仍是非常踊跃,不落人后。不过有时因为教授的声浪过低,不能鼓起学生的兴趣,听讲的只有一二个人,并不稀奇。兄弟在德国读书的时候,有一位老教授讲德国法理学,每次听讲的只有兄弟和另外一位同学,但是教授对于听讲学生的多少,并不在意。这种所谓Lecture人人可以去听,教授上堂就讲,讲毕就走。

读法科学生实际研究学问的课程,称Symina,只有二十个名额,须早去报名,额满不收。它的工作是每星期上课二小时,专门讨论法律问题,虚拟案由,互相切磋。有一位教授旁听,学生如有疑难问题,便请他随时解答,没有问题,他亦不会自动的参加任何意见的。

学生自动组织的有兄弟会称Kopuation,等于美国的Fraternity。入会资格,须经会员的介绍,并须舞剑三次,如因舞剑而受到创伤,更引以为荣。德国学生的脸上常常带着疤痕,愈多愈受同侪的尊敬。如果光洁无暇,反足使人诧怪。德国民族性的表现,在我们看来,似乎觉得残酷不仁,但这正是他们强毅刚果的长处。

法国高等学府的学校生活

法国的大学生活跟德国的大致雷同。学校方面于学生平日的作业功课,不大注意。

德国与法国的学校生活可以代表“大陆派的学校生活”。它的特点在学校方面绝少指导,完全是靠学生自己的努力。德国的法科学生,大都年级老大,服务社会多年,并不以学位为重。读完四年考试及格,得称博士。教授上课,不用课本的。不过在第一次上课演讲时,将一切有关本课的参考书籍尽量介绍给学生。以后上课,由教授随意提出各种问题演讲,所以平时放任极了,不过考试的范围极广,而且非常严格。美国学校却与之相反,平时严格而考试比较宽松

英国高等学府的学校生活

英国的学校生活,又别创一格,不同凡响。英国最著名的高等学府如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每年上课不过五个月。每学期上课的时间不过二月。这两个月内亦并不正式上课,学生入学时须选定College一所,即普通所称宿舍Dormitory。宿舍内有教授同住。学生每天早晨八点钟早餐。早餐总得请客。住在同一宿舍的同学和教授都可请在一块儿,边吃边讨论学的东西,各抒心得,以资琢磨。到十点钟有二处演讲,喜欢听讲的就去,但须衣冠端正,加穿“黑马褂”,在午餐的地点在大馆厅(Commons),饭后昼寝。下午二点到四点自修,四点到六点是强迫运动的时间,划艇、打球、游泳、骑马的都有,以磨炼体格活泼精神。六点以后又有一次演讲,由主任教授主讲。到星期三及星期五,一概不上课,只是请客。宴会的时候就讨论学问宣读文章,这样四年以后有一个总考试,接连考验二星期。可是自己用功的学生,在二年三年之后就参加总考试而毕业的亦有。这种制度我们称为Tutor System。他的优点在学生与学生之间或学生与教授之间,自然而然的发生很好的感情,而有密切的关系,就像父子兄弟般的亲密异常,毫无隔阂,无事不公开,无事不讨论。我国清华大学曾师此意,教授们多开设圣经班(Bible Class),召请同学加入。每次敍会,并由教授预备茶点餉客,名为圣经班,其实并不着重圣经的研究,在敍会最初十分钟内稍读圣经,以后即开始自由谈话,各国之政教习尚,进退礼节,饮食方式,男女恋爱等无所不谈,绝无拘束,兴高采烈,时常哄堂大笑,非常的有趣。这种生活,并不能看作胡闹,实在是很有意思的,所以一个学生往往同时加入数个圣经班的。

我们本校的同学,大概白天任职的颇多,晚上到校上课的时间又短,他们谋面之机会亦少,因之学校生活非常缺乏,这是很可遗憾的一桩事。不过兄弟很希望诸位仍能够联合几位知己的同学自动的组织像美国大学所有的兄弟会,再请一两位热心的教授加入指导,不但在学业方面可有进步,即在同学们彼此的感情方面,亦大可增进。

载《东吴法声》“东吴”的品味—以《法理学》为重点(七)

《东吴法声》翻拍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