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炎炎夏日的一杯“硬酒”—以蔡枢衡先生为重点(三)

(2022-07-26 15:52:20)
标签:

蔡枢衡

中国刑法史

钱学森

大百科全书

张友渔

(二)

同样与大百科全书有关,1984年出版的《中国百科年鉴 1984》在《逝世人物(1983)》栏目里载有蔡氏专条:

蔡枢衡(1904~1983.2.18),江西省永修县人,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法律室顾问。解放前历任北京大学、西南联大等校法学教授。解放后,长期从事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工作,对中国古代刑法的研究,造诣很深

我收藏有蔡氏大作《中国刑法史》一书(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初版时间正是19832月。炎炎夏日的一杯“硬酒”—以蔡枢衡先生为重点(三)

书影

据深研蔡氏的孔庆江博士的《蔡枢衡的刑法思想研究》一文,1983年先生逝后,数经磨难的《中国刑法史》终于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也算可以告慰他的在天之灵了。据此,蔡氏临终之前未能看到二十多年心血浇灌的著作面世,也是一大遗憾!

依然与大百科全书有关,此次搜集资料时,意外发现“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委员之一的钱学森先生也注意到蔡氏的《中国刑法史》。在此抄录全文如下:

1984年1029 致吴世宦

吴世宦同志:

    9月16日信及来件都收到。

    您在推动要办的实际上就是大家熟知的法律咨询所,只不过现代化了,用上电子计算机而已。所以应按法律咨询所的做法去办,甚至不必挂什么“电子计算机”,以减少疑虑。而且也可以就已有的法律咨询单位,先为他们服务,然后再逐步“改革”。我这是瞎出主意,外行话,仅供参考。

    还是谈我的本行学术。近见中央党校刊物《理论月刊》1984年9月号59页有一篇李用兵同志的《谈谈党校的法学教学》,感到所论很重要:我国一般不重视法治和法制,只搞人治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则不然,明确法治和法制的重要性。您们法界同志似应抓住这个题目,大做文章,以纠正错误的观感。相对于这一点,法治系统工程云云,还是第二位的问题。

    我见到广西人民出版社的蔡枢衡著《中国刑法史》及《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尤以前者颇见功力。您那里也讲刑法史吗讲了历史,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自然就有了;惜百科全书的条目往往在这一点上少说了几句,似为不足

    《设计书》退还,我也当不了什么推荐人,因我并非此中行家。

    此致

敬礼

炎炎夏日的一杯“硬酒”—以蔡枢衡先生为重点(三)
     书影

我检索了《法学》目录,没有在《中国法制史》和《中国法律思想史》学科目录中找到《中国刑法史》词条。

大约在蔡枢衡寄出前引亲笔函的同时,蔡氏在《法学研究》(1980年第4期)和《政法论坛》(1981年第3期)发表了《历史上定罪和处刑的分工》《刑法名称的由来》两篇重要论文,其内容都可归入中国刑法史的范畴。

值得在此补充的是,1985426日至28日,应学兄熊继宁之邀,我有幸参加了在教学楼419教室隆重举行的“全国首次法制系统科学讨论会”,不仅见到了时任司法部部长兼学校校长邹瑜先生,还聆听了钱学森、张友渔等的讲话。犹记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大百科全书“法学编辑委员会”主任张友渔先生低调但清晰地表达的意见:在把系统方法引进法学的过程中要防止全盘否定或盲目肯定的倾向;要理论联系实际,从实际的、科学的、发展的角度学习和研究法制系统科学。(详见《政法论坛》1985年第3期载会议报道和钱学森讲话等)。之后不久,季卫东和齐海滨联名发表了《系统论方法在法学研究中的应用及其局限:兼论法学方法论问题》(载《中国社会科学1987 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