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的一杯“硬酒”—以蔡枢衡先生为重点(三)
标签:
蔡枢衡中国刑法史钱学森大百科全书张友渔 |
(二)
同样与大百科全书有关,1984年出版的《中国百科年鉴 1984》在《逝世人物(1983)》栏目里载有蔡氏专条:
蔡枢衡(1904~1983.2.18),江西省永修县人,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法律室顾问。解放前历任北京大学、西南联大等校法学教授。解放后,长期从事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工作,对中国古代刑法的研究,造诣很深。
我收藏有蔡氏大作《中国刑法史》一书(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初版时间正是1983年2月。
书影
据深研蔡氏的孔庆江博士的《蔡枢衡的刑法思想研究》一文,“1983年先生逝后,数经磨难的《中国刑法史》终于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也算可以告慰他的在天之灵了。”据此,蔡氏临终之前未能看到二十多年心血浇灌的著作面世,也是一大遗憾!
依然与大百科全书有关,此次搜集资料时,意外发现“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委员之一的钱学森先生也注意到蔡氏的《中国刑法史》。在此抄录全文如下:
1984年10月29 日致吴世宦
吴世宦同志:
敬礼!
我检索了《法学》目录,没有在《中国法制史》和《中国法律思想史》学科目录中找到《中国刑法史》词条。
大约在蔡枢衡寄出前引亲笔函的同时,蔡氏在《法学研究》(1980年第4期)和《政法论坛》(1981年第3期)发表了《历史上定罪和处刑的分工》《刑法名称的由来》两篇重要论文,其内容都可归入中国刑法史的范畴。
值得在此补充的是,1985年4月26日至28日,应学兄熊继宁之邀,我有幸参加了在教学楼419教室隆重举行的“全国首次法制系统科学讨论会”,不仅见到了时任司法部部长兼学校校长邹瑜先生,还聆听了钱学森、张友渔等的讲话。犹记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大百科全书“法学编辑委员会”主任张友渔先生低调但清晰地表达的意见:在把系统方法引进法学的过程中要防止全盘否定或盲目肯定的倾向;要理论联系实际,从实际的、科学的、发展的角度学习和研究法制系统科学。(详见《政法论坛》1985年第3期载会议报道和钱学森讲话等)。之后不久,季卫东和齐海滨联名发表了《系统论方法在法学研究中的应用及其局限:兼论法学方法论问题》(载《中国社会科学》1987 第1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