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有金属”吴寿彭(五)

标签:
吴寿彭《碧湖》“战时”大作文采 |
(五)
前述吴寿彭妙文《苏克啦底序论》发表于《碧湖》1939 年第10期(1939年2月10日出版)。
同月28日,《碧湖》第11—12期刊载了吴氏的《柏拉图传论》,其文同样精彩,在此抄录几段文字如下:
论曰:希腊自六世纪来,先贤辈出,各演妙谛。及柏拉图时,旧源就竭,末学小师摭拾一二,以捉白字法互相取胜,沾沾鸣当世。苏克啦底既用埃沦沽法尽破之;柏拉图因兹所启,独成一代之学。自荷美以来,古人诗史无不熟,自泰里以来,当时诸子无不通;凭其宿慧,综贯上下,存文三十五种,尊其所闻,并奉其师。纵横古今,极地、水、风、火之微;明物、我、公、私之分;究见、觉、心、魂之质;题诗、乐、艺、文之用,示政、法、教、宗之则;于是发挥智、体、义、勇之德,以成真、善、美、爱之道,所敬者神,所依者式,个人社会,邦国之事,靡不备矣。余尝三复其文,卷帙已重,而起伏方新,如经行曲涧,有树石之美,所入良深而莫生倦容;或不宜庄语,诙谐一二,如寂寂空谷,佳人临水,惊喜之情,未易言喻也;至于哀乐既竭,慷慨陈辞,日暮途穷,忽逢亲故,心中苦鬱,乃得剪烛倾述;或讥讽时人,藏刺绿叶,枝头艳笑,实所心悦,而方其不觉,皮已见血;或忽而异相,须眉皓然,为我规箴,皆金玉之言,敢不下拜;而其广博有余,无可涯涘,则又如大海孤舟,不禁有波涛之叹。是以正言若反,反言若正,正正反反,文有未尽,意无不透,每想其落笔生风,白云起于毫端,岂非灵感所动,有得神助者乎。后之谈者,常谓柏拉图崇尚空想;夫其浩然之气,眷眷当世,岂忘情现实者耶。托为《共和之国》,欲求哲王而寄之,所拟礼乐刑政之事,非不可几;犹设解曰,凡画美人,自求最美,宁以世不有如此之美,遂云不应有如此之画。则迁就之意,情见乎辞。暮年之作,益重世务。然终栖栖一代,无以为没,悲夫。
余既传苏苏克啦底,则柏拉图传无庸作。凡读柏拉图之遗文,莫能辩孰为师说,孰为弟子所增益也。二人一脉;苏克啦底因弟子而遂为世尊,犹颜回之贤,独存夫子称道之中也……
紧接其后的《碧湖》第十三期,吴氏再发妙文《亞哩多德傳論》,时为同年3月10日。也就是说,吴氏在一个月内连发三篇宏论。不无意义的是,其时正处于抗战时期。其文曰:
……
纪元而后,史称黑暗;柏拉图淹没不彰;时或僧侣一二,虽奉希伯莱教义,不废希腊之文,抱残守缺,锲而不舍,每又断章取义,鲜能全真。而亚哩多德言浅事近,传之者众,遂成西欧中古学术中心。及晚近文艺复兴,希腊尚智崇美之风又振,而迹当代大师之实,见其鼓舞以起,往往柏拉图灵感之所召。歌德有言,亚哩多德集人间巨石,建金字之塔,大匠大力,巍巍乎与世俱久者也。至于柏拉图者,矗然而起,忽已云表,遂以上通于天矣。尝闻柏拉图之问道西方,辄卖油自给;而亚哩多德之随处修学,或行医取资。业成千载,自非徒勤。陶诗有云:“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不敢至。”后之来者,知所勉夫。
以我个人的阅读体会,吴氏一个月内的三篇大作不仅贯通了希腊学术史上三位巨擘的学术脉络,而且直抒胸臆,文采斐然,颇有柏拉图宏文之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