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与校史—以一幅母校研究生教育老照片为重点(修订版)

标签:
北京政法学院研究生旧影校史 |
今日因不可抗力——行程码带星号——无法入校(新疆政法学院),课程也因此暂停。略有闲暇之际,遥望万里之远的母校——中国政法大学,对一幅偶然得到的母校研究生教育历史的老照片略作研读。
(一)
先介绍老照片的来源。
燕京大学校友会马金萍老师是修图高手。近日马老师在朋友圈发布了若干幅老照片,其中有母校的珍贵旧影。马老师知道我对旧影感兴趣,惠赐母校研究生教育老照片两幅——一幅原图、一幅修订版。照片背景为学校教学楼前。照片上部有文字如下:
北京政法学院第二届研究生修业期满摄影留念 1963.10.24.
马金萍老师惠赐修订版
正是这些文字,定格了老照片的时间和内容:北京政法学院第二届研究生毕业合影,摄于1963年10月24日教学楼前。
关于母校研究生教育历史,我曾写过多篇小文予以讨论。简而言之,我的个人观点是,学校研究生院院史对于学校复办以前研究生教育的历史未著一词有违史实;学校校史除了简单提及1955年的研究生教育外,对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研究生教育也是空白。有鉴于此,上述旧影无论对于本校研究生教育,还是对于本校校史,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
(二)
旧影距今已近60年,我仅辨认出其中有张子培教授(前排右三)。旧影辨认的最好方法是请教当事人——至少是知情人或同时代人。据我所知,旧影里的张召南教授已过百岁,但考虑到张老师年事已高,其子女也曾有建议,我不便打扰张老师。
我专门请教了“九零后”法学院老院长(第二任)、前辈和学长程味秋教授,程老师辨认出张杰(前排右四)、郭迪(前排右五)、张召南(右六)和郭巨三(前排左四,院长办公室主任)。程老师还对凌力学(前排左一)、苗巍(前排左二)有印象。
我也请教了年近九旬的法学院老院长(第四任)、前辈和学长魏克家教授,除上述旧影里已经辨认出来的教师之外,魏老师还辨认出薛岫岭(前排左三);对吕国珍(前排右一)和赵先(前排右二)也有印象,但不确定。
我还请教了另一位“九零后”学校老校长(曾任学校常务副校长)、法理学教研室负责人之一(学校复办之初)的甘绩华教授。甘老师确认了郭迪、薛岫岭、张召南和张子培等。据甘老师分析,旧影没有法理学研究生导师程筱鹤教授,推测参加合影的教师“非导师而是教研室负责人”:张子培是刑法刑诉教研室负责人;张召南是马列主义理论教研室负责人;薛岫岭是法理学——时称“国家与法的理论教研室”——负责人;郭迪居中,时任党委副书记。
(三)
我对母校研究生教育的个人兴趣源自法理学研究室先贤之一程筱鹤先生。程筱鹤先生是先师潘汉典先生的东吴法学院同窗——含本科和硕士一年级(之后转考入北大法律系师从费青先生攻读国际私法硕士研究生,于1949年毕业),也是母校法理学学科的创建人之一,还是大百科全书法理学学科的特约编辑。正是在研读程筱鹤先生的过程中,前述甘绩华教授惠告法理学教研室1960年招过研究生,甘老师惠告了法理学专业的研究生名字。我曾辗转找到两位研究生(都在外校或外地工作),都证实了甘老师的介绍并讲述了当年程筱鹤指导研究生的细节,诸如外语水平高、生活上关心但业务上严要求等。我也曾请教过业师何长顺教授,何教授证实他们那一届——1960届——毕业时确实招收过一届研究生,但是推荐入学,没有举行入学考试。
我迄今未看到母校1960年和1961年招收研究生的任何文献资料。以学校1955年招收的研究生学制两年以及大约同期中国人民大学招收的研究生也多为两年学制推断,1960年入学的研究生也应该是两年学制。倘若此推断不太离谱的话,前述旧影里的“第二届”研究生应该是1961年入学。以此类推,1960年入学的研究生应该是“第一届”,毕业时间应该是1962年。但如此推断也存在一个问题:1955年招收的研究生没有计入,似乎不太合理。限于资料,此问题暂且存疑。
母校70周年校庆在即,新的校史——含研究生教育历史——不久后也会面世。作为一名退休的老校友,衷心希望新的校史——含研究生教育历史——更为扎实和准确。
谨以小文为母校七十岁生日祝福!
(注:承蒙程味秋老师、魏克家老师和甘绩华老师再次赐教,老照片辨认又有新的进展;据新的考证,也更正了个别辨认失误之处,以修订版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