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游”东吴大学老校园

标签:
东吴大学校园东吴法学院“神游”潘汉典 |
今年6月,我赴苏州拜访前辈时,曾专程前往东吴大学旧址——现苏州大学天赐庄校区——走访,因疫情防控严禁外人入校,只能在校门前隔空远望、悻悻而返。
全国文保单位东吴大学旧址,本人摄于2015年
2015年,我曾两次走进东吴大学旧址:一次是独自专访;另一次是应师兄齐海滨教授之邀,共同参加东吴大学法学院成立100周年国际会议。两次都曾留影,手机留影因故障丢失大部,所幸相机保存了部分旧影。近日研读费青、费孝通昆仲,两位先贤都曾就读于东吴一中和东吴理学院医预科,在老校园留下了生命的足迹。结合两位先贤就读东吴的履历,参阅相关文献,穿越时间和空间“神游”老校园旧楼、旧物,不失为走近“历史现场”的一种尝试。
(一)
77年前的1944年,先师潘汉典先生也曾“神游”东吴大学老校园。
《年刊》内封
潘先生主编的《东吴法学院年刊》(1944年)辟有“校景”栏目,是序言之后的第一个栏目,包括东吴大学本部文理学院和上海东吴法学院的照片。以下翻拍件出自《年刊》,为更好感受斯时的“语境”,旧影顺序及文字一如其旧。
The University Entrance
芳草王孙知何处
唯有杨花糁径
(为保证照片效果,以下照片裁去配词)
Cline Hall
小堂深静无人到
满院春风
Behind The Allen Hall
遥想疏梅此际
月底香英坼
Anderson Monument
巢鶯林燕总无声
但月夜常啼杜宇
Dormitory
绿树啭鸣禽
已是春深
杨花庭院日阴阴
Anderson Hall
东风杨柳碧毵毵
燕子不归花有恨
小院春残
Science Building
Dean’s Residence
(注:上两图排在一页)
斜日敞簾栊
清尘飞不到
画堂空
据我多年搜集的东吴史料,《东吴法学院年刊》——不同于《东吴年刊》——1952年以前共计出版了六期,潘先生主编的1944年《东吴法学院年刊》“卷首语”[署名:刘文华(时任级长)、潘汉典]可以作证:
本院年刊创始于一九二三年,刊行两卷,遂不复见;……院刊之中断,则二十年矣。
《东吴法学院年刊》(1944年)于战乱中接续中断了20年的年刊,也开启了之后1945年和1946年毕业生的年刊。值得一提的是,1946年,因战乱迁校至重庆的东吴法学院(部分)与沪江大学和之江大学相关院系组成私立东吴大学、沪江大学、之江大学联合法商工学院出版过一期《校刊》,因其中包含东吴法学院,也属于法学院年刊之一。
《校刊》封面
以我所见文献及跟随先师十多年的交流,潘先生1944年毕业前未去过苏州母校,《年刊》所收照片自然是一次“神游”。
我有幸收藏或阅读过六期年刊中的五期。以个人的观感,《东吴法学院年刊》(1944年)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单就所收法学院和学校本部照片数量而言,1944年位居首位。每帧照片配以几行诗句或词句,更增添了旧影的美感,也是年刊中所罕见。我曾拜访过的副级长刘造时先生曾面告,年刊几乎是潘先生凭一己之力完成,因此有理由推断配诗或配词出自潘先生之手。
因潘先生的配诗或配词,我想到一个细节。《年刊》明确载明王佩诤先生斯时是潘先生“中国通史”和“国文”课的业师。
《年刊》里的王佩诤先生
我前往上海档案馆查询得知,潘先生此两门课于第一学年开设,其中“国文”两个学期得分为96分和90分;“中国通史”两个学期得分同样为96分和90分。我为此特别收藏了王佩诤的《瓠庐笔记》,得知王佩诤先生早年从苏州名宿沈绥郑(修)先生学习考据,继列黄摩西(人)、金松岑(天羽)、章太炎(炳麟)、吴瞿安(梅)诸大师门下受国故,1915年毕业于东吴大学获文学士。当我持《瓠庐笔记》向潘先生汇报时,潘先生激动异常,直言钦佩王佩诤不亚于吴经熊!!
潘先生手中所翻阅的正是王佩诤的《瓠庐笔记》,同行的同门李仁燕博士拍下了难忘的瞬间
书影
也因上述背景,我细读上述配诗或配词,对先师斯时的心绪有了新的理解。
以校门配词为例,语出宋代李玉的《贺新郎·春情》,词曰:
篆缕销金鼎。醉沉沉、庭阴转午,画堂人静。芳草王孙知何处,惟有杨花糁径。渐玉枕、腾腾春醒。帘外残红春已透,镇无聊、殢酒厌厌病。云鬓乱,未收整。
江南旧事休重省。遍无涯、寻消问息,断鸿难倩。月满西楼凭阑久,依旧归期未定。又只恐、瓶沉金井。嘶骑不来银烛暗,枉教人、立尽梧桐影。谁伴我,对鸾镜!
(其他配词都其原有自,初步统计,宋词占多数)
其时,潘先生入学之后已经四迁校址,毕业之际法学院仍寄居在南阳路爱国女中。日寇仍在国内——包括沪上——肆虐,《年刊》教职员里的校长杨永清、法学院院长吴经熊、法学院教务长盛振为、法律系主任(兼后期教务长)费青、(后期)教务长鄂森的照片不得不采活页方式——原纸印法学家语录——以备检查时以原纸应对,环境之险恶由此可见。其中校长杨永清、院长吴经熊、教务长盛振为、法律系主任费青均已被迫离沪。
《年刊》里的吴经熊(活页)
吴经熊照片下的霍姆斯语录
《年刊》里的费青(活页)
费青照片下的语录,作者系费青留德期间持业师吴经熊亲笔函拜访过的斯塔姆勒
此情此景,潘先生为母校校门旧影配词时一定思潮起伏,“芳草王孙知何处,惟有杨花糁径”浓缩了先生的深情!明乎此,才能理解扉页的献词:
敬以此册
献给
母校与祖国
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