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师的背影——张遵修老师新作《法学家编法学卷》读书笔记(四)

(2021-06-11 09:23:04)
标签:

李浩培

绅士

君子

法学卷

往事

(四)

我曾于2018年12月13日有幸陪同凌岩老师拜访过张遵修老师,聆听过张老师讲述李浩培先生。也因此,阅读《是君子,是绅士——李浩培的言与行》格外亲切。

……《法学》卷工作起步时,先生年已73岁。他担任法学编委兼国际私法主编,约请上海法学所研究员卢峻担任副主编,并约武汉大学法学院院长韩德培、外交部法律顾问倪征噢和他另一位最器重的学生王名扬(白按:文中还提及李浩培最器重的学生姚梅镇——任国际经济法主编)为作者,撰写条目释文。这几位都是大师级学者,这个分支学科书稿的质量完全不劳编委会主任张友渔担心,不必通过编写组集体审读讨论把关。大师的背影——张遵修老师新作《法学家编法学卷》读书笔记(四)

李浩培先生,翻拍自《李浩培法学文集》

1979年9月下旬,先生在杭州开会。一天,先生走在西湖边上,对面几个外国游客走来问候早安,先生以浑厚的男低音英语回应,虽已年过七旬,但腰身挺拔,服装端重,几十年的修养使先生流露出一派绅士风度。那次开会,是《法学词典》统稿前,先安排四天时间讨论各分支学科负责人拟出的最早的选条。会议由编委会副主任潘念之主持,潘老要求四天会后,大家抓紧时间根据会上所提意见,将各分支选条修改好交给我们,包括李浩培在内的与会人员都表示同意。浩培先生由于外交部公务繁忙,9月底就离沪回京了,我们在杭州陆续收到各分支修改后的选条,考虑回北京以后再找浩培先生去要吧,没想到10月14日在杭州收到了先生从北京寄来的国际私法分支修改后的选条。先生守时守信如此大师的背影——张遵修老师新作《法学家编法学卷》读书笔记(四)

李浩培先生亲笔函

先生这样一位学术大师,处世一向非常低调。外交部本来有车接送,但先生直到七八十岁高龄,一直步行上班下班。《法学》卷的委们开会,先生因公不能出席时,还发来外交部的公函请假。我们外交部向先生请教问题时,先生从来不通知传达室,叫我们到几楼号的办公室去,而是亲自下楼出门,穿过庭院,到接待室同我们谈作。有一次核实资料的编辑阿去克(维吾尔语名字译音)找不到尔邦法”,前往请教,先生说拜尔邦当时是德国的一个邦,该邦民法惯上称为“拜尔邦法”,现在改为《巴伐利亚民法典》就好了。先生教我们解决了一个我们无法解决的问题,却反过来还对阿去克表示谢,说出版社帮助解决了一个文中不妥之处。先生待人接物,严肃中体现谦虚,和蔼中不失尊贵,严于律己,守时守信,君子也

先生进入高龄,身体极为健康,原因之一是生活极为规律,几点起身,几点入睡,几点用饭,几点打太极拳锻炼……规律得像一座钟听师母说,先生有一天半夜两点钟醒来,竟不顾生活规律,起床撰写百科全书《法学》卷的稿件,我们听了又吃惊、又感动,更怕有碍先生健康。先生是非常健康的,从先生的身体和生活各方面看,应当是百岁以上的老人,但在91岁突然离去,我们都深感意外。先生的离去是国家的损失,写不出我们在意外中是怎样的悲痛。

我在拜访当天以《聆听大师的点点滴滴》为题转发了凌岩老师的微信,并附言:

于我而言,能够陪同凌岩老师拜访张遵修老师,特别是聆听关于东吴先贤李浩培先生为人为学的生动细节,真是如沐春风!李先生是君子,也是绅士(张老师语),学问精湛,律己极严,现场可以感受到张老师对李先生的崇敬之情!尤为难得的是,张老师思维清晰,记忆准确——某些往事甚至记得某年某月,叙述形象生动,以至于我的脑海里甚至有画面感!大师的背影——张遵修老师新作《法学家编法学卷》读书笔记(四)

张老师2018年向凌岩老师讲述李浩培先生与法学卷的往事,本人摄于张老师寓所

通过张老师的口述和文字,李浩培先生的形象清晰了,阅读先生的著述也更有动力。这样的先生值得重读、细读!大师的背影——张遵修老师新作《法学家编法学卷》读书笔记(四)

书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