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寒冬里的一把火—先师潘汉典先生百岁诞辰纪念会散记(六)

(2021-01-02 15:22:26)
标签:

潘汉典

元照

英美法词典

金海军

忆文

同样与《元照英美法词典》及蒋浩先生供职的北京大学出版社有关,今年词典出版了全新版面的最新印次—第17印次,出版社托我代赠师母王昭仪先生。寒冬里的一把火—先师潘汉典先生百岁诞辰纪念会散记(六)

师母阅读信函,左一为师姐潘百进。寒冬里的一把火—先师潘汉典先生百岁诞辰纪念会散记(六)

第17印次《元照英美法词典》封面。

我于纪念会当天上午将词典呈送师母,现场打开包裹后,发现内有信函,其文曰:

尊敬的师母,

你好!

永难忘怀潘老师为《元照英美法词典》作出的巨大贡献,他是比较法研究之路上的一盏明灯。值此词典总第17印面市之际,特赠送您样书一册,以为纪念。

愿您健如松柏,福如东海!

 

                    晚辈  北大社陆建华 敬上

                     2020年11月25

 寒冬里的一把火—先师潘汉典先生百岁诞辰纪念会散记(六)

    信函翻拍件。

以我对词典工作室几位好友的了解,赠书不仅代表北大出版社,也代表了词典工作室。我向师母转达了词典工作室的问候。

以我所知,词典工作室几位好友参加了去年潘先生遗体告别和追思会,也都将发言机会让给了其他嘉宾。几位好友推荐了词典工作室金海军教授刊发于去年《南方周末》的忆文,征得金海军教授惠允,我在纪念会上代读了题为《追忆潘汉典先生》的忆文(节选):

在潘汉典先生的笑容与沉静后面,蕴藏着一团火、一股劲

潘汉典老师走了!10月27日傍晚接到《元照英美法词典》词典同仁的电话,一时之间,竟然无法表达些什么,只是静静地听着,脑子里始终想着潘老师笑意融融的模样,时间定格在词典室工作的状态,还有台北元照公司来人时大家一起赴潘府看望的情形。毕竟,时光易逝,连我们都渐入老境,而潘先生则将近一百岁了!

有幸结识潘先生,正是缘于读先生的书、与先生一起编书。1996年夏天加入词典编写工作不久,便见到了久仰大名的潘先生。词典主编薛波介绍我去法大图书馆找潘先生,其时先生已年逾古稀,却仍是图书馆的常客,尤其关注外文书刊。或许这也是他们东吴法学一代人的共同特征。陈忠诚先生当年被称为华东政法学院图书馆的“扫地僧”,也是一例。

先生的译著,我首先读到的是《比较法总论》。潘先生自称为“中国比较法学鸣锣开道”,此书对于构建和提升中国的比较法学科,功不可没。余以为此书堪称比较法学的“圣经”,大概可列为先生为法学界提供的最重要的作品

潘先生的成名作则是译著《君主论》,此书在60年代初的完稿,最终在80年代中叶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潘先生亦因此在2012年被中国翻译协会授予“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先生的“高调”之作则是其晚年投身其中的英美法词典编撰工作。

犹忆词典编撰之初,主要作者还是来自京内数所大学法学院的年轻教师和研究生,不久薛波说动潘先生出来担任词条审订,进而借助潘先生的人脉而动员了几乎整个的东吴法学前辈潘先生与薛波四处寻觅,遍访北京、上海、杭州、南京、香港、台北,把散落各地的东吴师友聚拢起来,成就了词典史上的一道奇观如果说参加二战后的东京审判是东吴法学院的高光时刻,那么,让这批“被遗忘30年的法律精英”重新披挂上阵的《元照英美法词典》,则成就了东吴法学院一代师生为祖国的最后贡献。

1944年由潘先生主编的《东吴法学院年刊(1944)》是在已经成为战时孤岛的上海租界出版的,“献词”浩然而大气:“敬以此册献给母校与祖国。”

1985年《君主论》“译后记”中这样写道:“此书执笔于十年动乱期中,完成于我国进入伟大的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时期,法治开始实行,香港回归祖国在望。译者庆幸何似,谨以此书献给我挚爱的祖国和欣欣向荣的法学界。”

2003年《元照英美法词典》扉页的题献是:“敬以此书献给祖国与人民以及友好的爱好和平的世界人民。”

这就是那一代知识分子的情怀!

谨此纪念潘汉典先生!

 寒冬里的一把火—先师潘汉典先生百岁诞辰纪念会散记(六)

   刊文所附照片,2017年3月10日,手捧不同印次词典的潘先生笑意融融。摄影者大概率是忆文作者。

我在微信里转发此文时附了几句:与潘先生有过共事经历的作者,视野和感受果然不同!

金海军教授的大作有助于我们理解潘先生与《元照英美法词典》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缘份,因而深具历史价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