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阳修《灼艾帖》
《灼艾帖》,纵25cm,横18cm,行楷书,6行,69字。此帖曾经项元汴、安岐、江德量鉴藏。清安岐《墨缘汇观·上编》著录。
关于欧书特点,苏轼评价说:“公用尖笔干墨作方阔字,清眸丰颊,进退晔如。”李东阳在帖后的诗跋中称赞欧书“宋代书家自不孤,当时只许蔡君谟。若将晋法论真印,此老风流世亦然”。帖中“见发言”的“发”即欧阳修长子欧阳发。所谓“灼艾”,即中医一种疗法,用燃烧艾绒熏灸人体穴位。
释文:
修启,多日不相见,诚以区区。见发言,曾灼艾,不知体中如何?来日修偶在家,或能见过。此中医者常有,颇非俗工,深可与之论权也。亦有闲事,思相见。不宣。修再拜,学正足下。廿八日。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汉族,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人(例:《醉翁亭记》最后一句),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与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又喜奖掖后进,苏轼兄弟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创作实绩亦灿然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有《欧阳文忠公文集》。诗歌《踏莎行》。并著作著名的《醉翁亭记》。欧阳修死后葬于开封新郑(今河南新郑),新郑市辛店镇欧阳寺村现有欧阳修陵园,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另今绵阳南郊亦有其祠堂,名曰六一堂。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词集名。北宋欧阳修作。三卷。南宋罗泌编次。收入《欧阳文忠公文集》,又有影宋刻单行本。明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改题《六一词》,仅一卷,据前本而有所删节。另有影宋本《醉翁琴趣外编》六卷,多有《近体乐府》未收之词。公集三代以来金石刻为一千卷。在滁州时,自号醉翁。晚年自号六一居士,曰:吾《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吾老於其间,是为六一。欧公一带儒宗,风流自命。词章窈眇,世所矜式。乃小人或作艳曲,谬为公词。
《灼艾帖》欧阳修书。纸本,册页。纵25厘米,横18厘米,行楷书,6行69字。帖中“见发言”的“发”即欧阳修长子欧阳发。所谓“灼艾”,即针灸。此帖曾经项元汴、安岐、江德量鉴藏。清安岐《墨缘汇观上编》著录。

《致端明侍读留台執事尺牍》欧阳修书。纵25.9公分,横53.4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致端明侍读留台執事尺牍》又称“上恩帖”,是欧阳修晚年写给司马光的信札。這件作品,除了苏轼所指出的:“字形结体宽扁、起笔露锋芒、且多渴笔”外,还可以见到橫細直粗,以及撇笔枯长等笔画线条特点。作品用笔精谨,点画之间,一丝不茍,充份反映他重视法度的性格。




欧阳修《谱图序稿》(并题跋),纸本,纵30.5厘米,横66.2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
欧阳修《谱图序稿》实际上包括《欧阳氏谱图序》和《夜宿中书东閤》七律一首。从跋文中可知前者作于至和二年(1055),作者时年四十九岁,后者作于嘉祐八年(1063),时年五十七岁。
卷中钤有宋“中书省印”九叠朱文印记及清内府鉴藏印记多方。卷后有宋周必大,元张雨、欧阳玄,明宋濂等人题跋。《谱图序稿》书法左边“右欧阳氏谱图序稿”8个字为周必大所题。南宋名臣周必大写于淳熙乙巳的三篇题跋,每篇题跋的右方都盖上了“中书省印”,足足盖了三颗,卷中还有明宋濂题跋云:“欧阳公《谱图序》,作于至和二年乙未,后一百三十一年,平园周益公得公所具检槁一段并嘉祐八年癸卯夜宿中书东阁诗八句,联为一卷,诗阴有中书所录裕陵出阁亲挥两行,亦不弃去,而附见之,且各题其左,而识以中书省印者三,卷首又识以益国之章,其慎重之意至矣。”
此卷南宋时由周必大所藏,元代时欧阳修六世孙欧阳耐轩得于钱塘(今浙江杭州),又传其八世孙欧阳彦珍,清嘉庆时入内府收藏。
释文:
自唐末之乱,士族亡其家谱,今虽显族名家多失其世次,谱学由是废绝。而唐之遗族往往有藏其旧谱者时得见之,而谱皆无图。岂其亡之?抑前世简而未备欤?因採太史公史记表郑玄诗谱。略依其上下,旁行作为谱图。上白高祖,下止玄孙,而别自为世。使别为世者上承其祖,为玄孙下系其□。为高祖凡世再别,而九族之亲备。推而上下之,则知源流之所自;旁行而列之,则见子孙之多少。夫惟多与久,其势必分,此物之常理也。故凡玄孙别而自为世者,名系其子孙,则上同其出祖,而下别其亲疏。如此则子孙虽多而不乱,世传虽远而无穷。此谱图之法也。
翰林平日接群公,文酒相欢慰病翁。
白首归田徒有约,黄扉论道空无功。
攀髯路断三山远,忧国心危百箭攻。
今夜静听丹禁漏,尚疑身在玉堂中。
《夜宿中书东閤》攻字同韵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