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实拍土地沙化雅鲁藏布江志愿者西藏 |
分类: 日志时评 |
红粉笔志愿者、来自上海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郭光普老师,长期关注雅鲁藏布江日益严重的沙化现象。在林芝的一个星期,只要到了下午三四点钟以后,风力开始加大,雅鲁藏布江谷地尘土飞扬。米林县羌纳乡到派镇的途中的雅江北岸,有一个巨大的丹娘大沙丘,十年一直在缓慢增长。并且,从林芝机场到派镇,雅江两岸有多个沙化点。每天午后雅江上开始起风,吹起了河床上和两岸的沙,弥漫在河道中,对两岸居民生活带来了不便。沙化现象也出现在了雅江的各大支流,包括尼洋河。
据郭光普老师分析,雅鲁藏布江沙化的原因,有自然因素:原有土壤层中含沙量丰富;植被稀疏;风力、冰缘、冻融、流水、干旱等多种应力影响;高辐射、长日照、气温低、温差大、降水季节性强且分布不均匀、大风时间长、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干暖化、蒸发量大且风蚀侵蚀迅速提高。也有人为的因素:滥垦、滥牧、滥樵到指定地表植被严重破坏,加速了土壤的沙化。
在沙化治理方面,郭光普老师介绍,西藏农牧学院方江平教授在山南地区乃东县的治沙基地,已经卓有成效。该基地位于雅鲁藏布江中游,是一个小型沙漠。由于有效的治理,加之该技术的推广,目前该地点沙化已停止扩张,且大部分面积已被砂生槐和杨树等植物覆盖。另外为控制河床中的沙被风吹起,很多地方开始在沙洲上面种植柳树以固沙,目前收到较好效果。但一些专家认为这种做法存在着隐患,这将使河床抬高,增加洪水的危险性。经过多年的防沙治沙工程,雅鲁藏布江沙化面积虽然在逐渐扩大,但年递增速率已明显下降。
从米林县羌纳乡小学附近的山坡俯瞰雅鲁藏布江谷地,可以看出沙化现象。
红粉笔志愿者、来自上海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郭光普老师,多年来一直关注雅鲁藏布江日益严重的沙化问题。
著名的丹娘大沙丘,形状狭长,体积庞大。
雅鲁藏布江与尼洋河交汇处的沙丘,黄昏时分尘土飞扬。
下午三四点以后,雅鲁藏布江风力加大,沙尘四起,就如同一个硝烟弥漫的古战场。
而不远处的南迦巴瓦峰依然是那样神秘、静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