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郁达夫A城往事之七】扑朔迷离的“性取向”

(2010-03-02 06:06:48)
标签:

郁达夫

海棠

谢月英

a城旧事

《茫茫夜》

分类: A城往事

以自己从日本回国在安庆法专教书的生活为背景,郁达夫创作于1922年的小说《茫茫夜》和《秋柳》,基本比较真实地记录了他这一时期的生活。而5年后,同样以安庆为背景、完成于1927年12月的中篇小说《迷羊》,则与郁达夫在《茫茫夜》和《秋柳》中叙述的生活渐行渐远了,除掉“A地”城市背景没有变化外,名字变了,身份变了,情欲对象变了,性爱观变了,连宗教观也变了。

 

时隔5年,郁达夫对安庆的记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茫茫夜》、《秋柳》中的法专教员于质夫在《迷羊》中换成了省政府咨议王介成,妓女海棠也换成了京剧名角谢月英,究竟是喜爱又丑又老妓女海棠的于质夫接近真实的郁达夫?还是狂恋18岁丰艳美少女谢月英的王介成接近真实的郁达夫?如果郁达夫喜欢年轻的美少女,这其实对当年只有26岁的他来说也无可厚非,但他为何高调宣布自己择偶(嫖妓)“Three Conditions”(三条件,即老、丑、无人问津),且欺骗了包括好友易君左在内的很多人?岂不显得很虚伪?他为何要这样做呢?是要掩饰什么吗?还是另有说不出口的苦衷?

 

而这似乎也是当时很多读者的看法,《茫茫夜》发表后,他们普遍感觉得到作者虽想暴露自我同时又极力掩饰自我,没有《沉沦》时代那样率真了。“(读者)来信最后一段说——你的创作态度,似乎没有《沉沦》时代那样率真Sincere了。我虽然不是Carely,但我很愿你以后不要把Sincerity抛弃。唯其不率真,所以《茫茫夜》里配角太多,主人公的性格和重要人物Hauptrolle的描写,没有显然跃在纸上。若把《沉沦》拿来比,则《沉沦》里的主人公,我们能想象他是如何的一个人。而《茫茫夜》的主人公,我们竟想象不出来。(《<茫茫夜>发表之后》)

 

或许,《茫茫夜》是郁达夫回国后写的第一篇小说,不像在日本创作期间那样毫无顾忌了,他虽在小说中大胆地描写了于质夫的一些变态情欲,譬如与吴迟生暧昧的同性关系、在A城北门外问少妇索要针和手帕,然后针刺脸颊用少妇的手帕揩血。但是,在这篇小说中,作者自己真实的人生模糊不清了,一方面,作者依然秉承着“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体”的文学观;另一方面,作者出于保护自己的本能,又不愿让自己的隐私公之于众。作者挣扎于其间,总是显得欲言又止。

 

这也不难理解,郁达夫来安庆任教前一年,已与孙荃在家乡富阳完婚,是有妇之夫,再也不是《沉沦》时代那个青涩的少年了。高调宣布嫖妓“Three Conitions”可以为自己披上一层道德主义的外衣,使得嫖妓行为变成了一个“救风尘”的侠义行为,反而能得到人的尊重。从郁达夫赠海棠的诗来看,两人山盟海誓,情意绵绵,他们之间必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这就使得读者更有理由怀疑郁达夫钟所爱的女子是否真的符合所谓的Three Conditions,真的如《茫茫夜》里描写的“同动物学上的原始猴类一样”。Three Conditions 极有可能只是郁达夫释放的烟幕弹,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也保护他所爱的女人,果真如此,那写于5年后的《迷羊》中的美少女

谢月英又是谁呢?在这篇郁达夫写得最长的小说中,毫无顾忌地向世人展示了5年前发生于A城的这一场生死之恋,《迷羊》是《沉沦》精神的高调复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