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民国郁达夫安庆老建筑苏曼殊 |
分类: A城往事 |
在郁达夫以安庆(A城)为背景的小说《茫茫夜》和《秋柳》中,主人公于质夫经常闲逛的妓院是金钱巷鹿和班,并在此找到了符合他“三条件”(一年纪大,二相貌丑,三无人问津)的妓女海棠。从小说透露的信息,金钱巷鹿和班实际上就是熏风巷春和班。御碑亭与熏风巷相距不足百米,当年安庆城有八大扬班妓院,四家在熏风巷,春和班、长春班、如意班、同乐班;四家在御碑亭,清和班、四喜班、鸣雅班、宝凤班。
易君左在《我与郁达夫》一文中所说的四牌楼红红绿绿的姑娘,指的就是御碑亭和熏风巷的妓院,这两大妓院连同三层楼、小蓬莱,都在安庆商业中心三牌楼、四牌楼区域范围之内。1918年回安庆的北京大学教授高一涵在《皖江见闻记》中说:“安庆人的生活,是终日同那熏风巷、御碑亭的姑娘,和三层楼、小蓬莱的茶房混在一块儿的。”三层楼、小蓬莱是茶餐厅,兼营各种点心,有广式早茶的风格。当年苏曼殊、郑桐荪在安庆高等学堂教书时,两人常到小蓬莱喝茶,吃东西,臧否古今人物。苏曼殊喜欢吃小蓬莱的烧麦,但性喜甜食的他又觉得味道不如上海小花园的八宝饭。熏风巷在四牌楼东边,就是现在人民剧院西侧的新市巷,连接人民路、吴越街和钱牌楼。御碑亭后改作劝业场,在四牌楼北端,就是刚刚被烧毁的人民路老图书馆这栋百年老房子。
在安庆法专教书的郁达夫,从城外菱湖之畔的法专到市中心四牌楼,穿越城中间弯弯曲曲、高低起伏的小巷,要走很久的。比较节省的一条路线,是穿过集贤门进入北门内正街后,在拐角头拐向姚家口,往南经过萧家桥、同安岭、梓潼阁,左转入倒爬狮街,一直东走就到了四牌楼。这一条线路相对比较直,外地人也不容易迷路。
不过,因为北门内正街左侧的丁家巷有一个戏园子,它在《茫茫夜》和《秋柳》中没有出现过,在《迷羊》中才开始出现的,叫做安乐园。郁达夫应该经常来这里听戏的,从丁家巷转入迷宫般的小巷,尽头是平心桥,爬上平安岭后一路南走,经姚家口、萧家桥、同安岭、梓潼阁到倒爬狮街,郁达夫走的也可能是这一条路。从倒爬狮街插到四牌楼,往北就是繁华的市中心了,熏风巷、御碑亭、钱牌楼、三牌楼,这里麋集的酒楼、店铺、旅馆、妓院、茶社,展现出一个纸醉金迷、歌舞升平的花花世界,直到今天,御碑亭与熏风巷之间仍然是安庆市繁华热闹的中心地带。
郁达夫的日记和易君左的回忆,构成了郁达夫在安庆生活的最原始资料。从中至少可以读到两点,郁达夫具有浓烈的平民意识,不满不劳而获的上层阶级,对现实秩序“破坏”欲较强。这方面,郁达夫与郭沫若颇为相似,这也是创造社同仁的共性。另外一方面,与郁达夫多部小说中塑造的比较阴柔善感的“自我”形象相比,现实中的郁达夫有阳刚豪爽的一面,敢爱敢恨,或许是为了配合军阀时代阴暗的社会氛围,郁达夫才故意在小说中将“自我”阴柔的一面,诸如神经质、脆弱、敏感、忧郁、愁闷放大了。为什么这样说呢?郁达夫公开向法专师生宣布自己嫖妓“三条件”,且夜宿妓院,挥金如土。法专学生公开喊他“Three
Conditions先生”,他也满不在乎。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豁达的胸襟,做到这一点确实也是不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