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53【发现】电影海报:想说爱你不容易

(2014-09-19 19:41:46)
标签:

娱乐

  有句行话“一张好的电影海报,价值千万票房”,电影海报作为观众的“第一眼印象”,不仅要表现出电影的神韵,更要抓主观者的眼球和心。中国电影海报的发展之路并不平坦,从抄袭到刷脸,许多电影的海报饱受诟病。直到近几年,随着电影市场向内地倾斜,抄袭国外构图的路越走越窄,传统的“排大头”式也逐渐被取代,概念海报以及国际化的设计风格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喜爱。

http://magilm.com/upload/20140919/1411119563494605.jpg

  《黄金时代》曾发布“泼墨”“天地”“笔锋”等版本的海报,文艺有味,过目难忘,传递出影片“大文艺”的调子,属于地地道道的“中国原创”。而最近发布的态度版体海报与之前的相比,显然在味道上欠缺了一点,海报中的人被生硬的结合“自由体”,开启了各种刷脸模式,鲁迅那句“想骂谁,就骂谁”,更是有点空间签名的即视感。

  海报“撞脸”也是常事。作为电影海报,特别是题材相近的电影,海报“撞脸”的几率仍然很高,近期上映的《0.5的爱情》就发布一组神似《一生一世》的人物海报。海报无论从构图、设计甚至演员动作几乎都是一模一样,这种神同步的节奏让网友误以为两部电影是同一个导演。

  而去年大热的电影《致青春》虽然口碑票房双丰收,但有眼尖网友指出《致青春》的海报神似的日本知名漫画家大友克洋的插画作品。相较漫画作品,《致青春》海报虽有改动,但仍旧能看的出原作影子。《致青春》海报和漫画作品的差别在于,海报中间用片名做了分隔,而且道具破碎的画面并没有像漫画那样还有人物存在。

http://magilm.com/upload/20140919/1411120253288679.jpg

  不过相比于创意借鉴,有些国产电影海报简直就是拿外国的直接用。早前微博上流传过一条名为“每一个海外电影海报都有一个中国宿敌”的帖子,一共列举了27对类似的电影海报,调侃国产电影的海报设计偷工减料。当然除了“海报”撞脸外,明星刷脸也是海报现存的一种常态。

  人物海报就是“明星大头贴”,电影海报就是“排人头”也是国内流行的海报模式,这种刷脸的方式时至今日仍然适用。《黄金时代》的韩国版海报中就出现了汤唯的“大头”,一方面汤唯在韩国的人气较高,另一方面汤唯这个转脸的特写很动人,这张海报可以算在刷脸界的海报中,也可以算作经典了。

  电影海报的创作要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导演、片方、明星都会提出各种要求。对于片方来说“请来了那么多大明星,不放大头像岂不是很亏”,对于演员来说,大头海报也是增加曝光度的最佳战场。海报若是不主打“明星脸”绝非易事,一般至少要导演级别能压过演员级别,并且演员的心胸足够宽广才行。既然不能消灭大头海报,我们还是可以改进这种刷脸模式。近年来符合影片定位、突出中国元素的刷脸海报就比较受欢迎。《黄金时代》韩版海报中汤唯朴素简单至极的民国文青形象,以及《一步之遥》葛优、舒淇的大上海风,两款海报都做得极有年代范儿。

http://magilm.com/upload/20140919/1411120294602944.jpg

  国产电影海报,何时才能崛起。目前,只有少数大的电影公司才有专门设计海报的团队,大多数影片的海报都是承包给外面的广告公司设计。一般的设计公司也就是加logo、修图、凑剧照,这样公司也省事。中国电影对海报的重视只是刚起步,无论是理念还是投入成本,都没法与好莱坞相比,但随着发展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崛起,观众的审美认知也在提升,电影的从业者、海报设计师正在发挥着自己的力量推动电影海报的前进。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具有艺术美学和收藏价值的电影海报,也希望电影行业的各个环节能更加国际化、专业化。

 

  文 | 张杰

  版权声明

  凡本刊注明“来源:剧角映画”的所有文字、图片稿件,版权均属北京剧角映画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刊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刊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剧角映画”,违者本刊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