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28期【专题】港產電影行情點嘛 ?

(2014-03-26 21:20:47)
标签:

电影

香港电影

娱乐

分类: 专题

http://s14/mw690/001NVR1gzy6HCi6jbZz9d&690?" TITLE="128期【专题】港產電影行情點嘛 ?" />

来源:剧角映画

作者:张婷婷 高茹 高亮 陈彬 刘玉洁


曾几何时,香港电影主宰了一代人的少年时光,片中人物的一句台词,一个动作,都会被小伙伴们争先模仿。粗糙的画质、夸张的音效,以及昏暗的录像厅都伴随着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远去而成为了人们心中永远的记忆。


http://mmbiz.qpic.cn/mmbiz/R6UNhiajpwbsMLa1FnTibxXDMmXTgc58icSnn4ztFiaJ7bQHhNhiconMlaTh0iamT3iblpq4fb8iboU2EicKpicxwAFrOmqw/0?" TITLE="128期【专题】港產電影行情點嘛 ?" />


1. 香港电影黄金时期在你心中是什么样子?心目中,“黄金时期”的“黄金电影”有哪些?围绕着这些电影有过哪些有趣或印象深刻的回忆?

@舞当派(香港电影研究者、新艺联总经理):黄金时期当然是80年代和90年代初,当时各公司之间的竞争很激烈,题材,水平,和娱乐性都很厉害。嘉禾成龙的跨国动作片和殭尸片,新艺城的最佳拍档等喜剧片和《英雄本色》,麦当雄的枭雄片,后期徐克的武侠片革命和周星驰的喜剧及黄百鸣的合家欢喜剧,都很喜欢。

当时看片除了录像厅外还有打工挣零用钱买录像带的时光,都很难忘。我经历了录像厅时代的中后期,从年龄小蹭看到大了花钱看包场都有过。

@o小孩儿o(巨匠娱乐商务拓展部客户经理):新浪潮是香港电影崛起时期,整体香港电影达到顶峰时期我认为是80年代末至90年中后期吧,动作片(武侠和警匪)和喜剧片是香港电影当时的代表。


武侠类的:早期的:《蝶变》、《楚留香》系列、《名剑》;90年代的《笑傲江湖》系列、《东成西就》、《新仙鹤神针》、《战神》、《新绝代双骄》;动作片:91版《神雕侠侣》、《纵横四海》、《喋血双雄》、《英雄本色》、《古惑仔》、《风尘三侠》,喜剧:周星驰一系列电影(我最喜欢的《新精武门》、《逃学威龙》)、《赌神》系列、成龙系列(《奇迹》、《A计划》等)、《开心鬼》系列等等都是当时的代表,香港电影处于百花齐放,种类繁多,雅俗共赏的阶段,经典之作基本都是那个时代拍摄的。武侠片当时印象最深的就是黄沾的歌!《笑傲江湖》,还有陈淑华的《笑红尘》,话说林青霞第二部东方不败续集我早已经忘了故事情节。


http://mmbiz.qpic.cn/mmbiz/R6UNhiajpwbsMLa1FnTibxXDMmXTgc58icSVDveNS0FoHUWJOUfPpibZD3LadNI3w7obyVfroa2axoPoB4pMDDEsew/0?" TITLE="128期【专题】港產電影行情點嘛 ?" />


@Chris(媒体人):香港电影黄金时期的电影,印象深刻的不仅仅是它的搞笑、热血与温馨,而是当时认识世界的一个窗口。记得上小学时家里买了第一台录像机,录像带都是翻录的,看的第一部电影是《霸王花》,搞笑的情节,夸张的动作,离奇的剧情,这在当时是想不到的,这部电影,整整看了27遍。也是从这里,第一次看到了世界的变化和发展。


因为年龄的关系,“黄金时期”的“黄金电影”印象最深的都是动作和喜剧电影,成龙的《飞鹰计划》系列、《警察故事》系列、《A计划》系列,王晶的《赌神》系列,林正英的《僵尸先生》系列,许冠杰的《最佳拍档》系列,李连杰的《黄飞鸿》系列,郑伊健的《古惑仔》系列,周星驰的系列喜剧电影,《家有喜事》系列等。印象最深的是林正英的《驱魔警察》,这部电影从头到尾都是捂着眼睛“听”的,只是最后看了一眼“鬼”的镜头,整整做了三天恶梦。


@美妙生活流水账(资深电影人士):香港电影黄金时代在我心中是认识电影的起点,对于影片类型、风格的认识多数来源于此。包括周星驰影片的经典台词,古惑仔系列、赌片系列、武侠功夫片的最初印象,举不胜举。

@draccula(资深电影爱好者):那时香港就是东方的好莱坞,香港电影就是华语电影的扛把子。香港电影“黄金时期”的“黄金电影”不胜枚举。对那时印象最深刻的并不是某一部或某几部电影,而是以录像带为主要载体的传播形式,很多人都是从录像带开始接触香港电影,所以作为那个时代的特殊印记更加深了我们对香港电影黄金时期的怀念。

杨磊(影迷):1985到1999年是香港电影的黄金十五年,无论是明星阵容还是影片的数量、质量,可以说是空前绝后(至少现在还看不到重塑辉煌的希望)。从70年代初李小龙横空出世,以刚劲凌厉的真功夫屡创票房记录,以及许氏三兄弟以平民喜剧笑傲一时,直到80年代后半期,以成龙《警察故事》、周润发的《黑道英雄》为代表,香港电影真正赢来了一个辉煌的商业时代,到90年代,更是以周星驰的无厘头横扫千军,缔造了香港电影“两周一成”的票房铁三角,期间也不乏刘德华的黑道情义系列、李连杰的《黄飞鸿》系列、郑伊健的《古惑仔》系列,共同为香港电影的高票房推波助澜。 


http://mmbiz.qpic.cn/mmbiz/R6UNhiajpwbsMLa1FnTibxXDMmXTgc58icSyswm18gS4EM8ZLHzA7N2upX2tXWDzxPY7LfNGEPWWLzC8ROlIF7eGA/0?" TITLE="128期【专题】港產電影行情點嘛 ?" />


2. 有评论认为是过度娱乐化、功利主义和影片类型相对单一导致了香港电影近年来的低谷,您认为有哪些原因导致了香港电影如今的局面(内因和外因)?

@舞当派(香港电影研究者、新艺联总经理):香港电影的断代很严重,1997年后经济不景气和海外市场转移到内地都是主要原因。现在活跃的香港导演多为5、60岁,要知道在80年代李翰祥张彻胡金铨都已退休了。

@o小孩儿o(巨匠娱乐商务拓展部客户经理):导致低谷的原因我认为在于没有好剧本,觉得只要拍了就能卖钱,这跟大陆影视剧的问题是一样的,编剧行业很缺乏,好的编剧太少。香港演员青黄不接,新生代演员能挑大梁的少,很少有几个能像当年那样出巨星偶像的。好多影片不注重电影品质,无厘头的喜剧也喜得有些不伦不类,更当年差距很大

@Chris(媒体人):内因:“黄金时代”核心演员的老去,编剧江郎才尽,新生代演员无法挑起大梁。

外因:市场被好莱坞和大陆电影冲击。随着信息的全球化,香港电影已经没有之前给人的超前现代感,同时缺少香港本土风格的电影。

@美妙生活流水账(资深电影人士):香港电影低谷的外因在于,随着电影市场的不断开发,内地观众能够接触的渠道和影片种类越来越多,对香港影片的兴趣由大开眼界逐步转向理智。内因在于随着香港市场的饱和、核心主创的北上,导致制作水平有所下降。

@draccula(资深电影爱好者):电影是时代下的产物和缩影,是记录时代的“瞬间艺术”。香港电影那些像金子般珍贵的电影遗产只可能诞生和属于那个无法停留或复制的“黄金时期”。时代的变迁,从政治、文化、经济到科技,所有一切无一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香港电影,这既有内部的动因,也有外部的驱使,现在的局面也是时代的造就。

杨磊(影迷):香港电影自踏进九十年代,已经没有主流电影,并且开始从高峰期慢慢滑落。与好莱坞剧本创作严谨的工业体系相比,香港电影业对于剧本仍然停留在随性而至、可有可无的冷漠中。剧本的粗制滥造、创意匮乏已成为香港电影失去观众的死结。而明星断层,也成为电影业青黄不接最突出的表现。今年3月香港国际影视展公布的报告显示最受买家欢迎的男女演员仍不外乎80年代出名的刘德华、周润发、梁朝伟、张曼玉等四十岁左右的明星。


http://mmbiz.qpic.cn/mmbiz/R6UNhiajpwbsMLa1FnTibxXDMmXTgc58icSwg0xU7BC3I1hXnkmAPkia2q4yH4Lu8cne3ibRSFyYHozCnCicO0gBicvDA/0?" TITLE="128期【专题】港產電影行情點嘛 ?" />


3. 您觉得近期的香港电影有什么新的亮点?可以谈谈影片、题材、电影人,以及任何与电影有关的。

@舞当派(香港电影研究者、新艺联总经理):现在很多香港电影已经不能称作港片了,算是两地合作的成熟的国产片。大导演里徐克的《智取威虎山》几乎全部内地演员,经典题材的商业化丝毫无违和感。吴宇森导演的《太平轮》更加国际化。许安桦导演的《黄金年代》很好的把内地和香港联系在了一起。包括陈可辛导演都已经很熟悉内地的审查和创作了。新导演方面,却更本土化,更香港制作,如彭浩翔,郭子健,再有更年轻的都是很香港的小成本,不考虑内地市场的话,倒也有声有色。但为了市场过于本土化和为了市场所走的三级恐怖限制级方向也很局限。

@o小孩儿o(巨匠娱乐商务拓展部客户经理):动作片我觉得是近期发展很好的,基本现在好的香港商业电影还是以动作警匪片支撑。

@Chris(媒体人):出现了一部分更加本土化,关注港人生活的选题、故事。如尔冬升的电影《门徒》、《新宿事件》,以及《天水围的日与夜》、《岁月神偷》、《志明与春娇》。

@美妙生活流水账(资深电影人士):近期的新亮点在于新导演有上佳表现,如《寒战》。文艺片导演偶有佳作如《桃姐》,以及下阶段新片《黄金时代》等。但片子题材同质化依然严重,如博纳的一些片子。

@draccula(资深电影爱好者):现在是香港电影的混沌时期,已经暗淡到几乎让人看不到一丝光亮,即使偶有零星亮点可能也被过去的光辉所掩盖,不足一提。


http://mmbiz.qpic.cn/mmbiz/R6UNhiajpwbsMLa1FnTibxXDMmXTgc58icSuvPKic8o9g4HK8zRoOBiastfsgKpkm3hShficQbGZLxNAkSlqMECsAtZw/0?" TITLE="128期【专题】港產電影行情點嘛 ?" />


4. 猜想一下香港电影未来的走向?

@舞当派(香港电影研究者、新艺联总经理):未来的纯粹的港片将不存在。因市场早已变得更大,内地为上和国际视野的华语片才是主流。但港片的精神和产业化的经验会融入内地的电影业,就好像1949年上海影人来到香港一样~继续发光发热。

@o小孩儿o(巨匠娱乐商务拓展部客户经理):当然表现都市男女情感夜生活电影时下也受年轻人喜欢,贴近年轻人的困惑吧。未来我觉得偏向于高科技 炫酷是他们的重点,不是看到《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其实早在《仙侣奇缘》、以及《风云》就能看出来,现在很多电影人开特技公司也是很多见解,以后会越来越走这个的。

@Chris(媒体人):通过“一路向北”的合拍片,加大电影的投资和宣传。通过群星戏,让有资历的老演员,带动新生代演员上位。同时,更加关注香港本土的文化,让香港电影成多元化发展。

@美妙生活流水账(资深电影人士):除了演员与制作团队内地与香港的融合外,应该集中在题材核心内容方面进行深度融合。

@draccula(资深电影爱好者):希望香港电影走坚持香港特色电影之路,通过电影彰显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价值观,不要沦为好莱坞工业电影的代工厂。相信未来总有香港电影再次集中爆发的那一天,我们也期待着香港电影新一个“黄金时期”的早日来临。

杨磊(影迷):北上转型,香港电影与内地电影的融合则是未来发展的趋势。经过阵痛之后,总会回归到一个相对的平衡状态,而这或许应是香港本土影片的最佳状态。再说,尽管表面看来香港本土电影似乎少了,但实则上更多的影人“北上”带动了整个内地电影产业的进步,内地电影的“香港元素”也得以增加。可喜的是融入香港电影元素后的内地电影市场,类型种类开始丰富,武侠、功夫、喜剧、警匪、惊悚、科幻、爱情层出不穷,表现手法也愈加成熟多元。整体呈一片欣欣向荣之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