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期【巍观察】纪录·电影

标签:
电影纪录片纪录电影千锤百炼电影市场娱乐 |
分类: 巍观察 |
http://s11/mw690/001NVR1ggy6FgxNUPeG0a&690
文:梁巍
编辑:夏宇 牛泽
我一直有一个观点,如果一个国家的电影市场当中能有纪录片的一席之地,乃至纪录片还能取得一定的票房成绩,那么这个电影市场以及观众群体才能够称得上成熟和健康。因为这说明电影观众不仅仅在追求一些相对肤浅的娱乐,而是对电影开始有了更深入的精神和文化需求。当然,这并不是说纯粹的娱乐电影不好。娱乐是电影最主要的一个功能,也是市场的主体。而记录,则是电影自诞生之日起便被赋予的一项最基础的使命。
最近这几天,大家讨论最多的当然是冯导的《私人定制》。抛开影片质量、评价如何不谈,单从一部商业电影来说,它无疑是非常成功的。相比之下,在同期上映的纪录片《千锤百炼》就显得十分渺小,渺小的简直不值一提,但即便如此,她在目前为止也已经是国产纪录片上映的最大规模了。
其实中国的纪录片产出并不少,并且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代表的一些列纪录片质量都非常高。但为什么纪录片商业上映一直无法获得市场层面的成功?除了过去纪录片相对沉闷和宣传色彩所带来的误区之外,我个人认为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定位错误。不管是从受众还是市场来看,像《海洋》、《千锤百炼》这种纪录电影不应该是给我们看的,应该是给小孩子看的,8岁到18岁这个年龄段才是纪录片商业上映的最大受众。就拿这个贺岁档来说,《扫毒》、《风暴》、《无人区》显得过于残酷;《私人订制》虽然被认为是“合家欢”类型的喜剧片,但孩子未必会喜欢;《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受众则更为低幼。盘算下来,真正适合这个年龄段孩子看的电影真的少之又少,这其实也可以看做是中国电影市场的一个缩影。那么,为何不让家长们带着孩子走进电影院,去看看《千锤百炼》这样的纪录片?
去电影院看纪录片,我们这一代人并没有接受这样的熏陶。我们所接受的是贺岁电影开启的电影市场培育模式,已经很难去接受纪录电影。但对于8到18岁孩子们来说,他们正是中国电影市场乃至国家的未来,去培育这个市场,虽然看到成果需要五年甚至更长时间,但在多年之后,如果中国的纪录片票房能达到总票房的1%、2%,那么对于中国的电影市场和电影人来说无疑是值得骄傲的。
因此,纵使纪录片在中国面对如此艰难的现状,我还是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不管是从内容还是未来的发展,都值得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