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少年强则中国强【剧角电影观察】116发现

(2013-12-09 12:14:42)
标签:

国产电影

青少年市场

娱乐

分类: 发现

文:顾景瑞

http://s5/mw690/001NVR1ggy6ER0XWWDq94&690

  2012年,中国内地电影总票房超过170亿元,2013上半年票房近110亿元,迅猛的增长速度掩盖了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国产片与进口片的票房收入差距拉大;国产片创作力下降,题材同质化;很多国产片制作规模在不断扩大,但收益却在下降等。同时,专业化的类型片和小片市场却悄然崛起,以《失恋33天》和《泰囧》为代表作,分别以1000万和3000万的投资获得了3.5亿和12.6亿的票房,这些专业的类型片在获得市场认同的同时,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人群市场——青少年市场。

http://s9/mw690/001NVR1ggy6ER11sra028&690

  截至2012年底,中国青少年人数近3亿人,在校生近2.5亿。北京师范大学黄会林教授组织的一项“影视对未成年人影响”调查结果让我们警醒并深思,该调查显示,在针对北京8个城区25所中小学8至18岁少年儿童的问卷调查中,对中国电影中的国家形象和华人形象的认可率只有55%左右,相反,对美国电影中的美国形象认同度却高达73%。


    美国电影凭借大投资、大制作、大明星在中国强势出场,通过银幕在青少年的头脑中不断地拷贝美国价值观。相反,中国银幕上的中国文化传统和核心价值观未能得到有力而强势的体现。青少年电影的质量和品位,却直接影响着中国3亿青少年的文化素养和价值取向,而中国的青少年影视项目,长期受日韩及欧美影视的强力影响,不受国内影视企业的重视。其实,在日韩及欧美市场,青少年影视项目及其影视发行、书刊出版、衍生品售卖、游戏开发运营、授权品牌活动等周边领域,是文化消费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

http://s16/mw690/001NVR1ggy6ER165d6L2f&690

  国产片近十年来没有专业青少年题材的电影进入院线,市场主流影视公司也不重视,但青少年人群对影视的文化消费需求一直存在且受忽视,基数巨大的青少年观影人群带来了庞大的市场空间。面对3亿之众的中国青少年——祖国的未来、民族的未来,我们电影人有责任为他们提供优质电影作品。

  近几年国产少年儿童电影的产量平均每年有50部左右,动画电影15部左右,而能进入影院让孩子们看到的不超过10部。与此同时,好莱坞大片《功夫熊猫》系列、《疯狂原始人》,可以说是横扫同期国产电影市场。外国大片可在影院放映一个月左右,而国产少儿电影幸运的能有“几日游”,大多数只是“一日游”、“一场游”。多数国产少儿电影,我们的孩子们难觅真容。可用两句话概括中国少儿电影的生态景象:一是中国孩子吃外国“奶”长大,就要接受外国文化的潜移默化,对中国文化缺乏感情和认同;二是中国孩子吃国产劣质“奶”,营养失调,健康堪忧。

http://s7/mw690/001NVR1ggy6ER198JVQ26&690

  谁在掌控孩子们看电影?中国影院的经理们决定孩子们能看什么样的电影,从而培养了孩子们的电影品位,而影院经理多数是根据上座率。青少年影片虽然数量上“繁荣”,但由于电影人压低成本,创作总体上粗疏、缺乏想象力,孩子们不愿意看,成人更不愿意看,循环往复,青少年电影制作费投入低,很难请到有成就的编剧、导演和明星。

  中国青少年电影创作出现窘境,除了缺少少儿电影流通渠道的市场原因之外,还缺少电影创作的稳定队伍,出现这种窘境,是一味追求低幼化,既低估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又排斥了成人观众群,造成少儿电影姥姥不疼舅舅不爱、谁都不喜欢的尴尬窘境。其实,优秀的少儿题材作品既针对少年儿童,又吸引成年人。更何况,在文化消费上,大多数孩子不是独立消费群体,要靠成人引领,电影《哈利·波特》系列的观众群覆盖世界,创造了长映不衰的文化奇观。

http://s13/mw690/001NVR1ggy6ER1bmn4o8c&690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它营造了一个神奇的小孩与大人都喜欢的魔幻世界。《千与千寻》、《中央车站》和《放牛班的春天》,这些案例还少吗?其次,是重迎合轻引领,放弃了对孩子们的精神引领。青少年电影不能一切为了吸引眼球,一切为了追求票房,比迎合重要的是引领,要培养他们健康的欣赏趣味,培养他们向上向善的人生观念和价值观念,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应该成为中国青少年电影人的座右铭。

http://s12/mw690/001NVR1ggy6ER1cTcw31b&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