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没有尬演,没有互撕,这个匠心节目我给100分!

(2017-12-13 14:31:22)
标签:

杂谈

天天看综艺节目,已经快要吐了。


真人秀没有一档“真”的,都是按剧本来。


本来综艺节目有导演,有剧本也正常,问题是真人秀的剧本经常混淆“真实”与“虚构”,很多演员只好尬演,看起来非常别扭。


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r7l7L28KwuWx5SibNm0xXoC6fnyA8IrJDU0G2vxcTh2wH5jqhzPrDS3n8mu2GEcWtjXb3ktJ164mfYxfwPLq7icw/0?wx_fmt=gif&wxfrom=5&wx_lazy=1


赵丽颖就在节目上说过:“上过(真人秀)之后才发现拍戏是让我最自然的,因为不管怎么上真人秀,那台机器(摄像机)就会让我很不舒服,而且始终都会有一些安排或者一些剧本什么的,还是那种在拍戏的感觉。”


当时跑男小王子郑恺就在赵丽颖旁边,一脸尬出宇宙的表情。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r7l7L28KwuWx5SibNm0xXoC6fnyA8IrJDiafdSagn06icSoadIyQlHcc6YDRZO3h5wiabicRjm1UwicrUgcqaOHBpc8w/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


国内综艺节目的剧本还很喜欢设置莫名其妙的“戏剧冲突”,让演员们撕起来,然后再在网上进行炒作,这套路已经玩烂了


纵然是章子怡这样的大咖,也要按剧本和刘烨配合演了一出撕X戏中戏,把观众唬得一愣一愣的,真以为人家老同学怼起来了。


亲子综艺,父母为了各自孩子撕;明星夫妻综艺,老婆为了老公撕;歌唱选秀综艺,歌手之间要撕,评委之间更要撕;竞技综艺,那更是各种撕的大舞台。


我只是想看一档不开撕的节目,怎么就那么难?


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r7l7L28KwuWx5SibNm0xXoC6fnyA8IrJD0IgFgbXe66Vy9oRC3YOJckCKdyk8fDg9rRyXic5KQJIqcEO3lP6dkzA/0?wx_fmt=gif&wxfrom=5&wx_lazy=1


还好,最近两年出现了一些清流综艺。


没有狗血撕X,就好好讲讲古典范儿


看腻了辣眼睛的综艺,听《朗读者》的明星和作家念一段名著精选,在《见字如面》跟百年前、千年前的人相逢在书信中,从《国家宝藏》里认识国宝级的文物和艺术品,简直就像洗眼睛一样舒服。


这样的综艺节目和纪录片,应该来一打啊


最近播出的公益文化纪录片《百心百匠》也是这样的良心、匠心作品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r7l7L28KwuWx5SibNm0xXoC6fnyA8IrJDniaHBKKHKSsDl6Gcm0gsw6JE2NC9tpvaxrDRIUZibTthEicYYAgzvCNPA/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


第一季共20集,请来李亚鹏、孙楠、柯蓝、许亚军、李艾、李泉、喻恩泰、吴晓波、老狼、马艳丽等10位艺人,让他们去探访中国民间非遗匠人,并向匠人拜师学艺


从艺人入门到出师的过程,《百心百匠》展现了蔡侯纸、古琴、唐卡、夏布、绢人、福鼎白茶、宫廷地毯、皮影戏、花丝镶嵌、砖雕等非遗艺术的魅力,也把传统艺术面临的困境,抛到了我们面前。


比如古琴家裴金宝,他是一位文化守望者


在《百心百匠》中,音乐人、钢琴家李泉跟裴金宝拜师学艺,让西方古典音乐与中国古典音乐来了一次碰撞。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r7l7L28KwuWx5SibNm0xXoC6fnyA8IrJDc28YEN6U6RzzwE0XRF0LnAiaTlHf9pDRtFJ5A3tkyXHNLCwcpYCv8hg/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

裴金宝是苏州人,师从吴门琴派大师吴兆基,精于斫琴(一种古琴制作工艺)和古琴修复,也是著名的古琴演奏家,是全才型琴师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r7l7L28KwuWx5SibNm0xXoC6fnyA8IrJD8GHGA6VNdEt95TRWhOZWqnUVwaY7B3GkPT41QPkOic8oMBmDXia5iaopA/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


裴金宝老师吴兆基,父亲是岭南琴派古琴演奏家吴兰荪。


1936年3月1日,吴兰荪与查阜西、彭庆寿、徐元白、庄剑丞、樊少云等二十八位琴界名人在苏州成立了“今虞琴社”。


今虞琴社出版的《今虞》琴刊,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记载琴社活动、琴学理论、琴人介绍、藏琴状况的琴史文献著作


做这些工作,全然因为今虞琴社的宗旨——


为来日中华民族之音乐,

保有黄炎遗胄之成分。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r7l7L28KwuWx5SibNm0xXoC6fnyA8IrJDXdhPCfwJm6icvJ2r0w8IXN0AFtZKicW4R2aVRUNwEic4yjZAKjaHGkcEQ/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


裴金宝先生继承了前辈们的遗志,几十年来致力于古琴艺术的传播和研究,成就不凡。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r7l7L28KwuWx5SibNm0xXoC6fnyA8IrJDPFJFAmdP7y9J5qVEzsq44GaGUUOKV02XAiceOalMJfmf7hkJibRkBV1w/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


裴金宝的斫琴和修琴技艺都非常精深,但他为别人斫琴和修琴,从来不收费


他说:“每一张琴都是我的老师。”


因为从历代古琴身上,不但能够学习古代的斫琴技艺,还能与古代的琴师、斫琴师进行穿越时空的沟通和交流。


曾有两张古琴被送到裴金宝家里,一张来自北方,一张来自南方长沙


巧的是,这两把琴都是明朝嘉靖年间,同一个人同年制作的同款式古琴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r7l7L28KwuWx5SibNm0xXoC6fnyA8IrJDbF1YCKebKaSsfa0ibQVV6IvUtbYGekhxCr3ORPedhx0Hxoia7uPQDzzQ/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


这是明朝益王命令南昌琴士涂桂制作的古琴。


四百四十七年之后,经历了四个半世纪的颠沛流离,不知见过了多少国破家亡,这两张琴在裴金宝家里重逢了


短短一夜之后,其中一把琴就要物归原主。


这一次,不知要多少个世纪以后,它们才能再次碰头?


恐怕,再也不会相聚了。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r7l7L28KwuWx5SibNm0xXoC6fnyA8IrJDMWCErthLicZriaa3YPd7HIG2CXlP191LZC0suyr46ibH2y47CkfJpCIoQ/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


然而,现在愿意学习古琴,并且能够坚持下来的年轻人,非常非常少


古琴家成公亮曾回忆,广陵琴派大师张子谦先生晚年的时候,社会上偶尔会有人很热情地来求学琴。张子谦总是很用心地教,但他们发现古琴很难后,慢慢地也就不来了。


张子谦在《操缦琐记》又痛心、又恼怒、又无奈地形容这些学琴者:“盲目而来,盲目而去!”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r7l7L28KwuWx5SibNm0xXoC6fnyA8IrJDo74RbfUPBibH7kf97NKG93o4QTRkD1u1ibsYD8sRmVkuo43wCo7iaYeLA/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


至于斫琴和修琴,不像演奏古琴那么风雅,年轻人可能更没有兴趣了。


整个修复过程,要经过贴底、上胶漆、合板、灰胎、髹漆等复杂的工序。


耗时短则要两三个月,长则一年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r7l7L28KwuWx5SibNm0xXoC6fnyA8IrJDHY9raeicz6biaCwyYZlUMbQc85hIaK093Ir7QBJC73m9b4qsOfPECw9Q/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


因为裴金宝修复古琴有一个重要原则——


修复后,这把琴至少一百年之内不能再坏


作为一名斫琴、修琴匠人,裴金宝认为,自己要做的是,让每一张古琴修复后尽可能音调如初,把古琴的声音和世世代代的历史记忆,带去下一个百年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r7l7L28KwuWx5SibNm0xXoC6fnyA8IrJDpwQSJnLs6qC0vibnayDLmeWCMMnBgDUfQwhcfSh7Cw65AJD1Eib9rAuQ/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


12月11日,《新周刊》特邀《百心百匠》在广州塔金逸空中影院举办了特别放映活动,邀请嘉宾、媒体、市民观看了这集纪录片。


这是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的一次活动。而本纪录片节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广州市人民政府、广东省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承办,于12月11日至14日在广州举行,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唯一具备纪录片投融资、交易功能的国家级纪录片节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r7l7L28KwuWx5SibNm0xXoC6fnyA8IrJDhUoroZ5Jb2Ms5gGzgbMAbBoLzv9FnU4Fn6WA832sawjpEOCHD79hxg/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


裴金宝先生也到了现场,在场观众把最热烈的掌声献给了这位了不起的琴人。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r7l7L28KwuWx5SibNm0xXoC6fnyA8IrJD1MPDTy3fTDyrmSOkYMsjMWdsa3PoCvsoYBChUp2Y8ZCo0spwiaECHOQ/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

(上图左起:音乐人李泉,《新周刊》社长张妍,古琴家裴金宝,《百心百匠》出品人孙冕,《百心百匠》制片人朱坤。)


当天晚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司王小亮司长、广东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局长陈晓建、广东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局长刘小毅、广东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电影处处长陈松、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组委会常务办公室秘书长刘军等领导也出席了放映活动,对《百心百匠》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r7l7L28KwuWx5SibNm0xXoC6fnyA8IrJDVNJoWNy7CBQNx1Ytqmk0rHB522ABqQK3AbfI2N7whlpmeDWIYJqrUg/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


《百心百匠》出品人孙冕说,拍摄《百心百匠》是他从事媒体工作四十年来,收获最大的一项工作。


江湖人称“老爷子”的孙冕,1977年进入《南国戏剧》杂志做编辑,1987年参与创办了“中国第一份彩印娱乐报纸”《新舞台》,1993年创办《晨报》,1995年创办侨刊《七天华讯》杂志,1996年创办《新周刊》杂志并出任社长。


2015年,孙冕从《新周刊》社长任上卸任,用匠人精神去给匠人拍纪录片《百心百匠》


老爷子说,拍了《百心百匠》,他才知道自己以前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几乎是一个“白丁”,因为在对匠人的探访和学习中,随便一接触就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艺术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r7l7L28KwuWx5SibNm0xXoC6fnyA8IrJDNqNIiahTUvmNNI2FuWRbtIC3b2ibdickeVBETtmmfWibMqhicY0YFsschbQ/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

然而这些传统文化,在越来越浮躁和娱乐化的当下,都在面临着传承难的问题。不仅如此,世人对中国古典文化和艺术也充满了无知和误解


李泉在采访中透露,他从小开始学钢琴,但是在高中之前,他和几个学钢琴的同学都认为,古琴和其他民族乐器的曲谱没几年就学完了,而西方古典音乐的博大精深,即使是最伟大的钢琴家,终其一生最多也只能弹10%左右的曲目。因此,他们那时普遍看不起中国古典音乐和少数民族音乐。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r7l7L28KwuWx5SibNm0xXoC6fnyA8IrJDiaj9bicT9AwE1PqMzNicdaWjYcDV8v6Eqib3afoLXSMhTM8lUAx0lK7PMg/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


高中以后,李泉才慢慢知道中国古典音乐的历史和魅力。古琴之所以曲目不多,恰恰是因为中国动荡的历史,很多琴谱和名琴,都在历次改朝换代的劫难中消失了


最著名的《广陵散》失传了两千年,经现代古琴家管平湖先生根据《神奇秘谱》所记载的残谱进行了整理、打谱,这首名曲才重现人间。


但是,古琴音乐的传承依赖于师徒之间的口传心授,不同的琴师对琴谱的理解和演绎也不同。


因此,嵇康那个版本的《广陵散》已经不可能复原了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r7l7L28KwuWx5SibNm0xXoC6fnyA8IrJDiarLn4ClPpl7weucwiaia0lHrAGp0qJs3WhN9ia20siaRVpgNWKT8cMv30Q/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


因此,《新周刊》记者对李泉学古琴的经历非常好奇,他本身是从小学钢琴的作曲家、制作人,对古琴音乐的深度学习,有没有给他自己的音乐带来新的东西?


李泉说:“影响太大了。我觉得我在30岁以前创作的所有东西,几乎都是只关心自己,以前那些情歌写得特别自我。接触到古琴以后,了解这个世界是怎么样的,看到传统文化和边缘文化的样子,你才会懂得去关心别人。”


还好,现在的年轻人,有了越来越多的机会去接触传统文化。像《百心百匠》出品人孙冕、制片人朱坤这样的有心人,正在不断投入人力和物力,去让更多人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恢复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带动社会重建和复兴传统文化。


作为古琴家和匠人,裴金宝的感受最真切——现在是传统文化的春天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r7l7L28KwuWx5SibNm0xXoC6fnyA8IrJDGuQtWOBGZciayP5x0Hz78Dh04DcsphReCcr7j0K5sZZ1nAKSTNTZfHg/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

文/凤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