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颐武:“诗和远方”全球化,“川普”“脱欧”逆全球化

(2016-12-02 15:40:26)
标签:

杂谈

张颐武:北京大学教授


2016年出现了很多流行有趣且重要的词汇,在我看来,它们其实可分为几个类型。像“蓝瘦香菇”、“污”可归为一类,都是表达中产群体及年轻人内心一种茫茫然的焦虑与挫折感。这种挫折与焦虑,并非衣食有忧,而是对自我预期的不确定。像“感觉身体被掏空”、“北京瘫”也属于此类。

“网红经济”、“直播”则可归为另外一类,它们都代表新的社会增长点。也就是人们通过“直播”通过“网红”获得了一种新的自我认同的路径,我称其为“互动的认同感”。这种认同不同于粉丝对偶像的疯狂迷恋,而是一种夹杂了戏谑与认同的复杂情感。如果从这个层面上看,“洪荒之力”其实也同属这一类词语——在调侃的同时产生认同。其实,也正是“洪荒之力”这样的词语,把类似“蓝瘦香菇”、“污”、“感觉身体被掏空”所表达的那种无名焦虑化解了,让人们和现实保持一种相对平衡的关系。

在2016年的热词中,“川普”显得比较特别。通过中国网络文化的发酵,川普成为反对上世纪60年代西方自由派价值观“诗和远方”的典型。“诗和远方”所代表的全球化,与川普所代表的逆全球化之间构成了一种紧张关系。

所以“逆全球化”以及“脱欧”也是2016年非常重要的词汇。无论英国脱欧还是川普崛起都是逆全球化浪潮的代表。另外,“供给侧”也是今年重要的词汇。“供给侧”表明中国的消费力量所存在的那种内在的焦虑感,“工匠精神”其实也和“供给侧”相关。


(口述/张颐武 采访/罗屿 摄影/李伟)


张颐武:“诗和远方”全球化,“川普”“脱欧”逆全球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