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旅游景点诗文(一)
标签:
四川景点诗文旅游 |
分类: 汉语言文学知识 |
四川省旅游景点诗文(一)
一、诗词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作者】杜甫(712-770),唐代大诗人。
【题解】武侯祠位于成都市南郊。西晋末年十六国成(汉)李雄为纪念三国蜀丞相武乡侯诸葛亮而建。原在成都少城内,明初并入蜀先主刘备昭烈庙,故大门额书“汉昭烈庙”,清康熙十一年(1672)重建。
【注释】①锦官城:成都的别称,也称锦城。②自春色:即自呈春色;空好音:即空有好音,“自”和“空”,极写诗人无心赏玩,突出对蜀相的崇敬之情。③开济:开创帝业,匡济危时。
【简析】这是一首凭吊古迹,赞颂诸葛亮的咏史诗。前四句写景。一个“寻”字,一个“柏森森”的景象,极写诗人对诸葛亮的追慕敬仰。“映阶”两句,是情景交融的名句,因诗人心中只有诸葛亮,故春色自呈,鹂啼空音,进一层写出对诸葛亮的仰慕。后四句是议论,“三顾”两句,仅十四字,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功绩。这首诗因其内容深刻,感情真挚,艺术完美而传诵千古。
水槛遣心
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作者】杜甫(712-770),唐代大诗人。
【题解】杜甫于安史之乱后的乾元二年(759)流寓成都,筑茅屋而居,历时近四年。杜甫草堂位于成都市西郊浣花溪畔,原宅中唐时已不存。北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始重建茅屋,立祠宇。元、明、清历代均有改建修葺。主要建筑有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
【注释】①水槛:指水亭之槛,可以凭槛眺望,舒畅身心,读jiàn。②去郭:远离城郭。轩楹:指草堂的建筑物。轩,长廊;楹,柱子。敞,开朗。③赊:长,远。④澄江平少岸:澄清的江水高与岸平,因而很少能看到江岸。⑤幽树:指树木幽深。晚:指开花季节晚。
【简析】这首诗写傍晚时分所见到的微风细雨中的景象,诗人遣词用意精微细致,描写十分生动。“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表现了环境的清幽美好和诗人闲适宁静的心情及其对大自然的热爱。全诗八句都是对仗,而且描写中远近交错,精细自然,“自有天然工巧而不见其刻划之痕。”它句句写景,句句有“遣心”之意。诗中描绘的是草堂环境,然而字里行间含蕴的,却是诗人悠游闲适的心情和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
题凌云寺
司空曙
春山古寺绕沧波,石磴盘空鸟道过。
百丈金身开翠壁,万龛灯焰隔烟萝。
云生客到侵衣湿,花落僧禅覆地多。
【作者】司空曙 (约720-790),字文初。唐代诗人,广平(今属河北省)人,登进士第,大历十才子之一。诗词朴素真挚,情感细腻,多写自然景色和乡情旅思,长于五律。诗风闲雅疏淡。
【题解】凌云寺位于四川省乐山市东凌云山栖鸾峰上,与乐山大佛相邻,故又名大佛寺。始建于唐代武德年间(618-626),毁于明末,今寺为清代重建。苏轼有“生不愿封万户侯”,“载酒时作凌云游”的诗句,故岩壁上刻有“苏东坡载酒时游处”的题字。因乐山大佛竣工庆典,诗人写了这首诗。
【注释】①春山:指凌云山,古寺:指凌云寺。②鸟道:鸟飞的径道,是说凌云山高峻,只有飞鸟能过。③百丈金身:指乐山大佛。金身:佛身。《法华经·安乐品》曰:“诸佛身金色,百福相庄严。”④僧禅:僧人禅定。⑤方袍:僧衣,这里指僧人。比丘所着之三种袈裟,皆为方形,谓之方袍。
【简析】这首诗写凌云寺的险峻、环境的优美,身处远离人世的古寺,诗人遂生与僧为伴,不再回尘世的念头。
宿万年寺
杨廷枢
峨峰今夜满天霜,百里松花一路香。
行看白云从谷起,坐听绿水绕山长。
清风卷雨出仙径,明月竹阴入佛堂。
朝夕忙忙何日了,不如到此披袈裳。
【作者】杨廷枢,明代人。
【题解】万年寺是峨眉山主要寺庙之一,始建于晋代,寺几经兴废,今仅存明代无梁砖殿。殿内有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铸造的普贤菩萨骑象的巨大铜铸像,高7.3米,重62吨。寺前“第一山”三个字,是宋代书法家米芾的手书。万年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简析】这首诗写月夜行宿古寺,所见所感,写得如行云流水,清新自然。
乐山大佛
时乐鸣
乐山佛大世无双,肩并凌云脚踏江。
西对峨眉东逝水,悬崖九曲望风降。
【作者】时乐鸣,当代诗人。
【题解】乐山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凌云山上,山前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水汇合。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弥勒大佛坐东朝西,通高71米,肩宽28米,鼻长5.6米,眼长3.3米,脚背宽9米,长11米,可围坐百余人,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故古人称其“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注释】①凌云:指凌云山。江:指岷江、大渡河、青衣江。②悬崖九曲:大佛右边有凌云崖九曲栈道。
【简析】这首诗巧用地名,写出乐山大佛顶天立地的雄伟气概。
九寨沟风景区
熊克威
人间仙境一沟中,天外玉峰数十重。
百处瑶池明似镜,千寻长海色如虹。
悬泉喜作甘霖雨,奔浪喧成涧壑洪。
动植珍稀无二地,茂林古木绿阴浓。
【作者】熊克威,今人。
【题解】九寨沟位于四川省九寨沟县境内,是岷山山脉一条纵深40余公里的山沟谷地。因周围有九个藏族村寨而得名。山间遍布茂密的原始森林,河谷大小湖泊一百多处,当地人称湖泊为“海子”。湖水蓝碧、清澈若镜、水草水藻、色彩绚丽,蓝天、白云、绿树倒映水中,宛如图画,有“童话世界”之称。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以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注释】①据藏族神话传说,男山神达戈赠送女山神沃诺色莫一面宝镜,作为定情信物,女山神激动不已,宝镜失手,坠下云端,为108块碎片,遂成108个瑶池。②寻:古代以八尺为寻。
【简析】这首诗抓住了九寨沟的风景特色:玉峰、瑶池、悬泉、奔浪、茂林、古木,而这神奇的水光山色,仅在“一沟中”,用通俗的语言,作了较好的概括。
二、对联
成都杜甫草堂联
顾复初
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
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题解】成都杜甫草堂大门和大廨分别悬挂着顾复初的这副楹联。大廨联由前清进士、原中央文史馆邵章补书,联旁跋语为原四川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蜀中著名学者向楚所题,跋云:“此联旧刻于光绪中,长洲顾复初撰书。顾氏工汉隶,老年势益遒厚,原刻久轶,今为邵章补书。乙未夏,向楚旁记。”乙未为1955年。大门处联由郭沫若夫人于立群补书,郭沫若旁题长跋云:“杜工部草堂旧有清人顾复初长联,句丽词清,格高调永,脍炙人口,翱翔艺林,曾为名祠平添史料。惜原刻木联已毁,今凭记忆嘱内子于立群同志重为书出。用自首都,寄归锦城,遥想风清月白之堂,龙蜷虎卧之地,人民已作主人,气象焕然一新,不妨多此一段翰墨缘也!顾氏乃苏州元和人,清季游幕蜀中,故以流寓自况云。又顾氏通词章、工书画、有文集存世。此联隐隐以己为工部继承者,亦可见其自负不凡也!一九六三年九月五日,于立群书,郭沫若跋。”
【注释】①异代不同时:引杜甫诗《咏怀古迹》之二“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句。系感慨际遇不济之意。②龙蜷虎卧:蜷(quan拳),诘屈貌。比喻隐居的英才不得伸展其志。③流寓:辗转他乡而居。指杜甫流寓成都。④长留天地:语出杜甫《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诗中有“诗卷长留天地间,钓竿欲拂珊瑚树”。此处指杜甫草堂将永留天地间。⑤月白风清:苏东坡《后赤壁赋》:“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此处指清风明月之际,令人怀念诗人。
【简析】顾复初富赡才情,天机勃发,文采飞扬。然其生平时乖命蹇,郁郁不得志,狷狂自负,而被投闲置散终了一生,内心的愤世见其诸作,题草堂联尤为显现其情性。综观全联,气势豪放,深沉勃郁,格调高逸而又含蓄典雅,足为一副不可多得的佳联。
成都武侯祠联
赵藩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作者】赵藩(1851-1927年),字樾村,晚号石禅老人,白族,云南剑川县人。清光绪举人,精诗文书法。
【题解】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冬十一月上旬,时任四川盐茶使的赵藩游览武侯祠,追思诸葛亮治军理政的成绩,并联想新任四川总督岑春煊备用武力镇压民众的情况,遂书写此联。
【注释】①攻心:历代兵法,皆注重攻心为上,所谓攻心即瓦解敌方的军心,使之心归己方,失去战斗力。《三国志·蜀志·马谡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②反侧:不顺从的意思。③自消:即反侧之心自行消除。④知兵:即懂得用兵,懂得兵法。⑤好战:即喜欢使用武力,爱好用战争取胜。⑥审势:审为分析、考察、推究;势为形势。审势意为观察时机,估量形势之意。⑦宽严:宽大与严厉。⑧皆误:都失误。
【简析】上联言诸葛亮的军事成就,而其主要特点是“攻心”。所谓“攻心”,即从精神上或心理上战胜对方,并使人心服。自古以来那些真正懂得军事的人并不在于“好战”,而是注意从精神上或心理上摧毁敌人,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解除敌对双方的对立情绪,从而保持长久的安定局面。下联言诸葛亮的“治蜀”,而其特点是“审势”,即对形势的准确把 握。只有对形势的特点有了准确的判断之后,才能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政策,当宽则宽,当严则严。否则,不明形势随意施政,则政策无论“宽”或“严”,都是注定要失误的。“审势”与“攻心”既是诸葛亮施政与用兵的主要特点,同时,也是成就他千秋功业的重要原因。正因为赵藩抓住了这两点,所以他的对联也就成为百年名联。而诸葛亮的成功实践与赵藩的至理名言,又一起为后人的治军治国提供了宝贵经验,这便是直到今天我们还对此联赞叹不已并为之“深思”的原因了。
都江堰联
佚名
完神禹斧椎功,陆海无双,河渠大书秦守惠;
揽全蜀山水秀,导江第一,名园生色华阳篇。
【题解】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的岷江上,是我国古代创建的一项巨大水利工程。战国秦昭王时蜀郡守李冰率众兴建。汹涌岷江被驯服,使川西平原千百年来成为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沃野千里,世号陆海”的天府。离堆公园是都江堰景点之一, 1932年建成,此联为公园大门对联。
【注释】①神禹:传说中的治水神人大禹。椎(chui垂):捶击的工具。②陆海:物产丰富的大高原,陆,高平曰陆,海,万物所出。旧指关中一带,此指都江堰一带。③河渠:《史记》有《河渠书》,记述河道和水利设施。④华阳篇:华阳,旧县名。东晋常璩撰《华阳国志》,记远古至东晋之间巴蜀史事。
【简析】此上联说,誉称“陆海”的天府,盖世无双,归功于李冰太守,他接过大禹的神斧仙椎,完成了伟大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下联说,总揽蜀中名山秀水,都江堰市第一,这离堆公园就是其中增色添彩的一处。高度赞扬了李冰父子治理岷江,修筑都江堰造福人民的伟大功绩。联语以神禹相比,以《河渠》、《华阳》大书特书称颂。

加载中…